[实用新型]压迫止血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990.X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秦琴;陈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迫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压迫止血的止血袋。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的新兴治疗方法。介入医生可把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他管腔结构,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直接作用于局部,对许多疾病实施靶血管、靶器官的灌注、栓塞治疗。
目前,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对不能接受手术切除原发行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介入术毕操作者经股动脉拔出导管后,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局部左手按压穿刺点上方5~10cm,观察并确认穿刺点无出血、无血肿及远端血液循环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6-8小时或沙袋压迫止血8小时,24小时可下床活动。
YM-GU-1229型压迫止血器:是一种体外佩带式的止血器,通过仿生压板延腹股沟方向加压压在股动脉穿刺处,固定胶带呈“X”型固定在穿刺点周围,调节螺旋手柄加压至目测穿刺点不渗血,穿刺侧肢体制动6h、8h后可撤除压迫止血器。其优点:(1)美观、便携;(2)属新型一次性动脉加压器材。缺点:(1)加压的压力不清楚,凭操作者目测或感觉调整压力;(2)压板接触面积小,穿刺点过高或肥胖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穿刺处出血或血肿;(3)器械胶带黏性较高,对于伴有糖尿病,皮肤病和皮肤过敏体质的患者,胶带黏固定的皮肤易出现皮肤损害现象;(4)费用较贵,500-800元/个。
沙袋压迫止血相对比较便宜,但是不易操作,不好固定,不能给穿刺点进行长期持续的压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便于固定有效压迫止血的压迫止血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迫止血袋,包括布袋,其关键在于:所述布袋下部分连接有四根固定带。在运用中布袋内装沙或盐,布袋压迫住穿刺点,通过四根固定带绑住身体,将布袋位置固定。
上述布袋下部中央向外突出,形成凸包。利用凸包对准穿刺点起到局部加压止血的效果。
上述布袋顶部设置有拉链。方便装入沙或盐。
上述四根固定带两两对应设置,相对应的两条固定带上设置有相互粘接的胶带。通过粘接胶带的粘接,实现对身体方便快捷的捆绑。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简单、易于制作;布袋上端、下端分别用固定带固定,解决了以往直接将沙袋直接放置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做法,起到了固定、压迫止血的作用;压迫止血袋底部凸包压迫穿刺点,起到局部加压止血的效果;压迫止血袋重量稳定,可根据患者体型使用制作大小不同布袋;接触皮肤的布袋用全棉制作,避免了皮肤过敏、皮肤撕脱现象;费用只需20元,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压迫止血袋,由布袋1和固定带2组成,布袋1下部分连接有四根固定带2,布袋1下部中央向外突出,形成凸包1a。布袋1顶部设置有拉链1b。四根固定带2两两对应设置,相对应的两条固定带2上设置有相互粘接的胶带2a,相对应的两条固定带2,一条固定带2的胶带2a设置于正面,另一条固定带2的胶带2a设置于背面。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9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