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3874.X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1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钟;赵桐;马原;张晋绪;殷云峰;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常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6 | 分类号: | E04G9/06;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寿刚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保护 型钢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施施工装置,具体讲是涉及一种变电站构支架保护帽的施工模板,用于电力设施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设施在不断的增加。近年来,在变电站工程中,对变电站的构支架保护帽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质量问题,还要美观。保护帽作为构支架的底座,有大量的雨雪水在构支架上落下,经过保护帽流向地面,这对保护帽的质量影响很大。如果在构支架的底部长期积水,会对构支架的根部造成锈蚀、腐坏,从而导致构支架的质量问题,对变电站的长期运行很是不利。
目前,对构支架的保护帽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现场用木模板支模,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但是这样的施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工期长,要配模板,而且组装工序复杂,尺寸难以保证;2、木模板易露浆,拼缝处不顺直,外观比较差;3、全部使用木模板,投入大,易损坏,不环保;4、人员投入多,拆模时保护帽表面容易脱皮,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在目前的市场上,还有一种使用PVC排水管做模板的施工方式,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之处:1、难固定,易露浆;2、成型观感效果不好;3、返工多,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简单、施工质量好、成本低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环保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所述的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拼接后形成圆桶形;在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的弧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连接边,在每个连接边上分别加工有两个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孔在每个连接边上的位置相同,形成对应。
前述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模板由钢板加工而成。
前述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边为角钢制成,焊接在钢模板的两端。
前述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在钢模板主体的上沿设有倒角上沿,所述的倒角上沿为在钢模板主体上沿向钢模板中心突出并带有内凹的弧形过渡。
前述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倒角上沿的弧形过渡的下端设有向钢模板主体过渡的台阶。
前述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模板的上沿对称地设有4个螺栓支架,螺母焊接在螺栓支架上,在螺栓支架上开有与螺母对应的孔,用于定位的长螺栓配合在螺母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模板,现场进行拼装,连接边紧密贴合,确保了钢模板拼缝处不会露浆、跑浆,拼缝处直顺,成型效果和观感效果都很好;由于只用两块钢模板拼装,组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可循环使用,不易损坏,成本低;可以通过长螺栓对构支架或底座螺栓进行定位,确保保护帽的尺寸位置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1、钢模板,2、连接边,3、长螺栓,4、螺母,5、倒角上沿,6、钢模板主体,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构支架保护帽定型钢模板,包括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1,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1拼接后形成圆桶形,在中间可以浇注混凝土。在两块半圆弧形的钢模板1的弧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连接边2,在每个连接边2上分别加工有两个螺栓孔7,螺栓孔7在每个连接边上的位置相同,形成对应。这样,当两个钢模板1对接的时候,两边的连接边2就正好对上,上面的螺栓孔7也正好对上,在两侧分别用螺栓进行固定,就可以将两个钢模板1固定在一起了。并且对接之后,中间没有拼缝,连接边2相互之间紧密贴合,可以防止露浆和跑浆,保证拼缝直顺,提高了成型效果和观感效果。
钢模板1可以由钢板加工而成。连接边2可以用角钢制成,焊接在钢模板1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常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常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3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件焊缝疲劳测试装置
- 下一篇:交联性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