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码相机电机导螺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3911.7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9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励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方兴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4 | 分类号: | F16H25/24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124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相机 电机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相机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电机导螺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已广泛应用于家庭中,当人们聚会、喜庆日子庆典及外出旅游时,人们总是喜欢用数码相机拍摄所需的场景,把美好的瞬间保存下来作为纪念并显示给亲朋好友们看,留下身边美好的生活记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地方便,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数码相机(公开号:CN101980525A),其具有为了将被摄体像引导至光学式取景器而配置为在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路内可自由进退的可动反射镜,该数码相机具有:摄像元件,对由摄影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生成图像数据;显示部件,显示基于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或者基于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规定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控制部件,具有实时取景模式和光学式取景器模式,该实时取景模式控制为,使基于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实时地作为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该光学式取景器模式控制为,可动反射镜将被摄体像引导至光学式取景器;和宽高比受理部件,受理对图像的宽高比的、从多个宽高比中选择任一个宽高比的指示;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实时取景模式时,对由摄像元件生成的摄像数据实施规定处理,以变为由宽高比受理部件受理的宽高比,并将基于被实施了规定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件,另一方面,将该被实施了规定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中。但是这种数码相机中采用的电机导螺杆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数码相机电机导螺杆,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数码相机中采用的电机导螺杆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数码相机电机导螺杆,包括螺杆本体,所述的螺杆本体上设有螺纹,螺杆本体一端设有倒角,螺杆本体另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杆身上设有第一凸环,连接杆的外端设有端头杆,端头杆上设有第二凸环。通过连接杆、端头杆可以将整根导螺杆装入到数码相机中,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可以定位整根导螺杆在电机内的位置。螺杆本体上螺纹的夹角为60+0.5o。连接杆的直径小于螺杆本体的直径,端头杆的直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螺杆本体、连接杆、端头杆、第一凸环、第二凸环都为整体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本体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过渡锥面。过渡锥面可以加强螺杆本体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端头杆的外端设有球面。球面较为光滑无毛刺,较为精密,因此其装在数码相机电机中时不会划伤其它零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锥面的锥度角为45o。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机导螺杆结构较为简单、合理,生产成本较低,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螺杆本体1、螺纹2、倒角3、连接杆4、第一凸环5、端头杆6、第二凸环7、过渡锥面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数码相机电机导螺杆,如图1,包括螺杆本体1,螺杆本体上设有螺纹2,螺杆本体一端设有倒角3,螺杆本体另一端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的杆身上设有第一凸环5,连接杆的外端设有端头杆6,端头杆的外端设有球面,端头杆上设有第二凸环7。螺杆本体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过渡锥面8,过渡锥面的锥度角为45o。
使用时,将整根导螺杆装入到数码相机的电机中即可起到驱动轴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方兴表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方兴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3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