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脊椎矫形牵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5816.0 | 申请日: | 201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唐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旺斌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脊椎 矫形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新型脊椎矫形牵引器,适用于颈椎病、腰椎病治疗。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存在长期保持固定坐姿,很容易造成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的变性造成的椎节不稳是引起与加速髓核退变的主要因素。纤维环变性、肿胀、断裂及裂隙形成;髓核脱水、弹性模量改变,内部可有裂纹形成,变性的髓核可随软骨板向后方突出,若髓核穿过后纵韧带则称为髓核脱出,后突的髓核既可压迫脊髓,也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由于椎间盘本身抗压力与抗牵拉力性能降低,使椎间盘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与时同时该节周围的各主要韧带(前、后纵韧带)也随之出现退行性改变,以致整个椎体间关节处于松动状态。由于椎间隙内压升高和分布不均匀,髓核的移动,突破后纵韧带的薄弱处,向后形成髓核突出或脱出。无论突出或脱出,在椎管内的组织究竟何者受累。这要取决于髓核变位的方向与程度。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此期的主要特征是:椎间盘弹性模量改变,内压升高,椎节间不稳和应力重新分布。目前,的治疗方法为: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由于腰椎病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病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以上技术的问题在于治疗措施烦琐,需要复杂昂贵的医疗器械,占用患者的时间长,不适于患者自行在家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的新型脊椎矫形牵引器,以实现患者自行在家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治疗要点在于长期纠正以实现正确姿势从根本上解决病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脊椎矫形牵引器,由圆柱体芯、填充层、外套组成,圆柱体芯外均匀包裹填充层,填充层外包裹外套,圆柱体芯为塑料或金属材质,填充层为软泡沫或棉胎或海绵,外套为棉布材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放在颈椎下、胸椎下、腰椎下,顶起患者的相应部位,帮助恢复脊椎生理弧度,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可拉宽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操作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可拉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可缓解肌痉挛,松弛关节囊、韧带和神经根等组织的粘连。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试验中,可使椎管容积增大,黄韧带牵伸增加了椎间盘与韧带的间隙,以及侧隐窝的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牵引使椎间隙产生负压效应,使突出物部分回纳,同时状态下可改善腰椎小关节病理性紊乱,牵引可使粘连松懈,改善神经根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圆柱体芯、2——填充层、3——外套。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新型脊椎矫形牵引器,由圆柱体芯、填充层、外套组成,圆柱体芯外均匀包裹填充层,填充层外包裹外套,圆柱体芯为硬塑料,填充层为软泡沫,外套为棉布材质。圆柱体直径为15厘米,长度为40厘米。具体使用方法为:每天一次,每次10-30分钟,人体平躺在床上,脊椎矫形牵引器放在腰椎下,取出时双膝屈起,双脚平踩床板用力的同时腰部微微向上抬,一只手轻轻把牵引器取出,静躺5-10分钟。牵引时有酸胀感,不适感,有时酸胀感会向下肢放射是正常现象,牵引完后自动消失,身体会感到很轻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旺斌,未经唐旺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5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