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6539.5 | 申请日: | 201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涛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光学鼠标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鼠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于鼠标内部的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头发出光线,照射到鼠标底部表面,经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一部分光线,反射回去的光线通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这样当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最后利用鼠标内部的一块专用图像分析芯片(DSP,即数字微处理器)对移动轨迹上摄取的一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现有光学鼠标在使用时,采取手握鼠标,食指和中指直伸来操作鼠标,这要求鼠标体积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能让人手在操作的时候方便舒适,且这种鼠标操作方式违背了人体工学规律,长期使用,容易使人手部感到疲劳,甚至形成“鼠标手”等症状;同时现有光学鼠标体积较大,不易携带,外壳的制造需要较多化工原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鼠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手感舒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光学鼠标因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操作方式违背人体工学规律,容易使人手部感到疲劳,甚至形成“鼠标手”等症状的问题,同时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方便实用,便于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鼠标,包括鼠标壳体、滚轮、第一鼠标键和第二鼠标键,以及用于采集滚轮、第一鼠标键和第二鼠标键所输出的信号并分析处理的光学芯片组件,所述光学芯片组件设置在鼠标壳体的内部,所述滚轮、第一鼠标键和第二鼠标键均与光学芯片组件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设置在鼠标壳体的前部左侧,所述第一鼠标键和第二鼠标键均设置在鼠标壳体的前部右侧,所述第一鼠标键位于滚轮与第二鼠标键之间。
上述的一种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鼠标键的外表面与鼠标壳体的下底面成40°~65°夹角。
上述的一种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鼠标键的外表面与鼠标壳体的下底面成80°~90°夹角。
上述的一种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鼠标为无线光学鼠标。
上述的一种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光学芯片组件相接且对光学芯片组件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光学芯片组件的上方,所述鼠标壳体的后部设置有便于取放电池的电池槽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
2、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光学鼠标因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操作方式违背人体工学规律,容易使人手部感到疲劳,甚至形成“鼠标手”等症状的问题。
3、体积小,生产成本低,方便实用,便于携带,可实现光学鼠标的微型化。
4、突破了现有光学鼠标的体积限制,采用捏的方式来控制鼠标的移动,符合人手在自然放松状态下的姿势,操作方便,手感舒适。
5、由于体积微型化,因此配合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相对于现有光学鼠标有很大的携带优势,且制造外壳所需原料少。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鼠标壳体1、滚轮3、第一鼠标键4和第二鼠标键5,以及用于采集滚轮3、第一鼠标键4和第二鼠标键5所输出的信号并分析处理的光学芯片组件6,所述光学芯片组件6设置在鼠标壳体1的内部,所述滚轮3、第一鼠标键4和第二鼠标键5均与光学芯片组件6相接,所述滚轮3设置在鼠标壳体1的前部左侧,所述第一鼠标键4和第二鼠标键5均设置在鼠标壳体1的前部右侧,所述第一鼠标键4位于滚轮3与第二鼠标键5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鼠标键4的外表面与鼠标壳体1的下底面成40°~65°夹角,以适应人手指自然放松时的姿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鼠标键5的外表面与鼠标壳体1的下底面成80°~90°夹角,以减少光学鼠标按键所需面积,且符合手指自然姿势。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鼠标为无线光学鼠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涛,未经董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6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油脂组合物
- 下一篇:电压电流及串口转换多功能转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