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防盗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6554.X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翁贤杰;朱朝麟;吴剑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贤杰;朱朝麟;吴剑捷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9/02;E05D3/06;E05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防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防盗窗,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年轻人群体往往都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作奋斗的目标。但是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导致年轻群体买的还是面积比较小的房子。传统的防盗门窗由于封闭等原因,给住户的视觉和心理造成压抑,这也是现在喜欢开放空间的人们所不喜欢的,还有就是由于防盗门窗的封闭,导致住户家里发生火灾时无法通过窗户自救。现在市场上的防盗窗大致可分为三类:封闭式,平开式,推拉式。封闭式防盗窗的特点:比较安全,但是给住户带来压抑感,而且发生火灾时难逃生;平开式和推拉式的特点:不易晒放物品。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防盗以外的各方面要求,合理利用住户的空间,需要对现有的防盗门窗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防盗窗,该多功能防盗窗既可以实现传统的防盗功能同时可以晒放物品,危急时可用于逃生,使防盗窗在满足防盗功能的同时更加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防盗窗,包括窗框主体,窗框主体上设置有活动窗架,活动窗架与窗框主体之间通过摩擦铰链连接,摩擦铰链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活动窗架的两侧,窗框主体和活动窗架上固定有若干条护栏。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窗架可呈90°打开模式,既可以实现传统的防盗功能同时可以晒放物品,危急时可用于逃生,使防盗窗在满足防盗功能的同时更加实用。采用摩擦铰链连接活动窗架和窗框主体,能满足所要承受重物的要求,摩擦铰链的优点:1)角度固定:可以控制窗户的最大开启角度(意味着摩擦铰链可以根据安全需要固定开启角度)。而转轴铰链必须通过一个附加支臂来控制开启角度。2)擦窗方便:最重要的是,摩擦铰链开启时有从室内擦窗的空间。3)价格低廉:用两个摩擦铰链可以实现两个合页及一个风撑的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摩擦铰链由若干条铰接的滑片组成。较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窗框主体两侧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滑块;所述的摩擦铰链由4个滑片组成,其中3个滑片依次首尾铰接形成可折叠的条形连接件,该条形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窗框主体侧边,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上,位于该条形连接件中间的滑片固定在活动窗架的侧边上;第4个滑片一端固定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与窗框主体侧边相连的滑片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各滑片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功能防盗窗还包括用于将活动窗架固定在窗框主体上的锁钥匙,锁钥匙呈Z形,通过六角螺母设置在活动窗架的一侧边上。通过与玻璃窗配合,锁钥匙在旋转的时候会碰到玻璃窗表面,使得不能进一步旋转,从而无法打开防盗窗。只有用户在打开玻璃窗的前提下,旋转锁钥匙使锁钥匙的运动不受阻碍,才能打开防盗窗。
作为优选,所述的护栏由不锈钢圆管制成,所述的窗框主体和活动窗架由不锈钢方管制成。此结构制成的多功能防盗窗结构稳定,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防盗窗的优点有:
(1)居家休闲:多功能防盗窗的外翻90°的设计,可以让用户在90°的窗上摆放物品,解决了现在很多住户家里由于没有阳台晒物品的烦恼。
(2)应急逃生:防盗窗的向外平放设计使得住户家里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防盗窗逃生。经过支撑力计算,可以承受普通成年人的重量。这功能是传统防盗窗所不具备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窗框主体,2活动窗架,3护栏,4滑片,5锁钥匙,6六角螺母,7滑槽,8滑块,9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防盗窗,包括窗框主体1和活动窗架2,活动窗架2与窗框主体1之间通过摩擦铰链连接,摩擦铰链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活动窗架2的两侧,窗框主体和活动窗架上各自固定有多条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护栏3,护栏的两端与窗框主体或活动窗架焊接。所述的护栏由不锈钢圆管制成,所述的窗框主体和活动窗架由不锈钢方管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贤杰;朱朝麟;吴剑捷,未经翁贤杰;朱朝麟;吴剑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6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程序执行轨迹的动态切片系统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