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显压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7546.7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汗青;蔡浩;赵淳臣;王亚刚;王凯;任小霞;邢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9/08 | 分类号: | G01L19/08;G01L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数 压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显压力检测装置,核心在于对传感器输入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转化为4-20mA标准工业电信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泵和压缩机、液压和气动、机械制造等工业过控现场都需要实时监测液体或气体压力参数,由压力检测装置转化为工业标准开关信号或者电信号,连接到相关设备上,用于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管理,以确保现场设备的正常可靠安全运行。
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压力装置,通常是体积较大或者进口成本高,不能灵活、多数量多点、全方位地对现场设备实现检测管理。如果在现场使用众多压力仪表终端,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因此设计一种新的灵活的压力装置代替先前原有的装置的方法是可行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显压力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数显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同时连接开关信号输出接口,主控制器还与按键和显示器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数显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数显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 中,主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编程接口的一端连接,编程接口的另一端与仿真下载器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数显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控制器与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之间设置用于模数转换的信号调理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数显压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控制器与复位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正式工作前,通过两个按键进入菜单,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包括单位选择、开关模式选择、动作点量程设定、数据存储等设定。
工作状态下,压力数据一方面通过4位数码管进行实时显示;另一方面提供两路开关量输出,开关量连接到一定的设备上,起到报警等功能。
再者,本装置实现的工业标准4-20mA的电流信号输出,可连接到其他相关设备,起到采集、调节、控制等功能。
在该压力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进入菜单,进行相关参数设定、修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图。
附图标记:
1、主控制器;2、按键;3、显示器;4、开关信号输出接口;5、模拟信号输出接口;6、传感器;7、编程接口;8、复位模块;9、导线;10、电源;以及11、信号调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图,如图1所示,一种数显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按键2、显示器3、开关信号输出接口4、模拟信号输出接口5、 传感器6、编程接口7、复位模块8、电源10和信号调理器11,各个部件通过导线9连接。
如图1所示,主控制器1采用Atmega16单片机,
主控制器1还与按键2、显示器3、程接口7、复位模块8导线连接。主控制器1通过导线9与电源10相连接。电源10为市电或者10V电池。
其中,按键2为双键设计。显示器3采用的高亮型LED数码管数字显示,具体可以采用4位数码管电路,加之全金属外壳、灵活小巧设计,使得该压力装置能够用于各种工业场合。用户友好的菜单使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显示器3可330度旋转的显示头能保证在不同安装方式下获得最佳观察角度。
传感器6采用陶瓷厚膜传感器进行压力液体或气体压力,传感器6通过模拟信号输出接口5与主控制器1连接。主控制器1同时连接开关信号输出接口4。
主控制器1通过导线9与编程接口7的一端连接,编程接口7的另一端与仿真下载器连接。复位模块8通过导线9连接至主控制器1的复位管脚上。
主控制器1与模拟信号输出接口5之间设置用于模数转换的信号调理器11。信号调理器11采用MAX1452芯片。
一方面数字信号输入主控制器1进行处理,然后根据菜单的设定,经开关信号输出接口4输出两路开关信号,开关信号分为两种模式:迟滞模式和窗口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7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