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重油采出水的降膜蒸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7597.X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新;马明;刘丰;刘世平;郭神宇;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傅婷婷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重油 出水 蒸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回收重油开采采出水作为锅炉给水的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重油开采包括把蒸汽注入含油层和从油井回收油-水混合物。油从水中被分离出来,分离后的水就是采出水。为了循环使用采出水生产蒸汽,采出水必须经过处理以满足蒸汽发生器或锅炉产蒸汽的要求。
蒸汽注入重油层是广泛运用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通常每产出1吨重油需要几吨蒸汽,蒸汽/油比经常被称作油回收比(SOR)。因为SOR值一般在2~4,用水量高,所以环保和经济方面鼓励把采出水处理成满足锅炉的给水,用于生产注入含油层的蒸汽。
采出水需经过处理才能满足锅炉使用。目前常用的处理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另一种是通过蒸发进行处理。视处理对象的水质情况,两种方法即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在其他工业有几种蒸发工艺,如硫酸钙盐种浓盐水,可能被用于回收采出水,并将回收的水用作OTSG锅炉和传统锅炉(汽包式锅炉)给水。不管采用何种工艺,采出水蒸发工艺要克服的困难是硅组分和硬组分易结垢,从而影响蒸发系统的运行。另外由于存在易挥发组分,如有机物和碳酸盐,蒸发产生蒸馏水需要更多的生产成本,因为这需要设置额外的水处理设施,锅炉的给水化学成分要求更高,锅炉排污量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回收重油开采采出水作为锅炉给水的水处理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回收重油采出水的降膜蒸发系统,包含立式降膜蒸发器、补充颗粒系统、颗粒回收系统;所述的立式降膜蒸发器,包含盐水槽、盐水分布装置、立式换热管、循环泵、循环管道以及用于蒸发的能量驱动器(可以是压缩机,或者是外加蒸汽附带冷凝器),以采出水输送管道与蒸发系统中立式降膜蒸发器的盐水槽相连,补充颗粒系统的浓浆输出管道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盐水槽或循环管道相连,颗粒回收系统的浓盐水输入端及颗粒输出端分别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循环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盐水分布装置包括位于立式降膜蒸发器顶部的盐水分布箱和位于每根换热管顶部的液体分布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液体分布器主要由主体四周呈凹面且其顶盖底截面积大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管口截面积的导流体,以及将导流体活动或固定支撑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内上部相应位置,使导流体的顶盖底面边缘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上管板上表面间隔一定空隙形成进液通道的支撑部件组成;液体沿所述的进液通道、导流体的凹面进入并分布于换热管内表面。
其中,所述的导流体的底面直径大于等于换热管内径的0.3倍,且小于换热管内径。
所述的导流体的上表面露出换热管上口的高度为换热管内径的0.3~3倍。
所述的导流体沿立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所述的顶盖为半球状、板状,或任意一种底面为平面,且底面积大于换热管管口面积的形状。
所述的导流体的主体四周呈光滑凹面;或者所述的导流体的主体自上而下依次由倒圆台体、圆柱体、正圆台体无间隙连接形成四周呈凹面的整体,倒圆台体底面连有与底面直径相同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连有正圆台体,圆柱体底面直径与正圆台体顶面直径相同;正圆台体底面直径大于等于换热管内径的0.3倍,且小于换热管内径。
所述的支撑部件的个数为2~6个,为多边形筋板,其一边与导流体的凹面无缝隙连接,其余各边中至少有相邻两边相互垂直,支撑部件依靠该相邻的垂直边架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上管板上,使导流体活动或固定支撑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内上部相应位置,导流体的顶盖底面边缘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上管板顶面形成进液通道。
或者所述的支撑部件由3~6个连接在顶盖底面的成螺旋形的叶片及各叶片后部下端一体向下连接的支撑片组成,各叶片尖端外缘轨迹形成的圆的直径略大于换热管的外径,使得各叶片的尖端抵压在换热管的上端口上或上管板上,导流体的顶盖底面边缘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上管板顶面间隔一定空隙形成进液通道,各叶片螺旋部分的高度(即螺旋部分的尖端距导流体顶盖底面的垂直距离)即为进液通道高度;各支撑片的宽度与换热管内壁和导流体对应位置外壁之间的距离紧密配合,使得各叶片的支撑片紧靠在换热管内壁和导流体对应位置外壁之间,从而将导流体活动或固定支撑于立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内上部相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7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板式称重传感器自动调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