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型超薄导光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010.7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星海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超薄 导光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片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注塑型超薄导光片。
背景技术
普通导光片是通过直接注塑成型,但是目前注塑技术能做的厚度最薄是0.175mm,因为目前注塑技术0.1mm厚度是注不满的,目前只能注塑大于等于0.175mm;由于现在各类电子产品对导光片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其不能满足市场超薄电子产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注塑型超薄导光片,采用PC薄膜来代替注塑,就可以做到超薄,满足市场小于0.1mm厚度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塑型超薄导光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薄膜(1)、导光柱(2)、PET反射片(3)、PET反光片(4);所述的PC薄膜(1)和导光柱(2)通过模内注塑连为一体;所述PET反射片(3)粘贴在导光柱上部;所述PET反光片(4)粘贴在遮光位置。
所述PET反射片(3)采用0.025mm的银色反射片。
所述PET反光片(4)采用0.045mm的白色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型超薄导光片,通过采用厚度在0.1mm以内的薄膜来代替注塑,使导光片的总厚度小于0.1mm,突破了现有导光片是直接用注塑方式时,最小注塑大于等于0.175mm的限制,实现了导光片整体超薄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简洁、合理,采用模内注塑工艺将各部分结合起来,不再采用粘合剂或者进行其他后续工序的加工,达到了结合更紧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等效果。
选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导光片可使手机总体厚度更薄,更有空间做其他功能元件,手机的总体重量也会减轻,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机、通讯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薄导光片的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薄导光片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薄导光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型超薄导光片,其包括PC薄膜(1)、导光柱(2)、PET反射片(3)、PET反光片(4);所述的PC薄膜(1)和导光柱(2)通过模内注塑连为一体;所述PET反射片(3)粘贴在导光柱上部;所述PET反光片(4)粘贴在遮光位置。
所述PET反射片3采用0.025mm的银色反射片。
所述PET反光片4采用0.045mm的白色反射片。
上述注塑型超薄导光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冲切PC薄膜:根据导光片结构所需,选取厚度小于0.1mm的PC薄膜冲切成指定形状;
(2)注塑导光柱:将裁切好的PC薄膜定位到模具型腔内,采用PC注塑原料进行IMD模内注塑,获得与所述PC薄膜注塑为一体化的导光柱;
(3)粘贴PET反射片:制备PET反射片,将其粘贴于导光柱上部,起背面反光作用,防止光线泄露,引导光线到需要发光的位置;
(4)粘贴PET反光片:制备PET反光片,将其粘贴在遮光的位置,起挡光作用,反射掉多余的光线,避免非发光部位透光。
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5)导光片粘贴,采用印刷粘接胶水将产品组装到机壳下面。
所述的PC薄膜的厚度为0.08~0.1mm。
所述PET反射片为厚度0.020~0.025mm的银色反射片。
所述PET反光片为0.03~0.045mm的白色反射片。
如图1所示,按所需厚度与形状冲切PC薄膜1,将裁切好的PC薄膜定位到模具型腔,采用PC注塑原料进行IMD模内注塑,注塑出导光柱2,PC薄膜1与导光柱2连为一体;按所需形状剪裁PET反射片3,其为0.025mm的银色反射片;按所需形状剪裁PET反光片4,其为0.045mm的白色反射片。
如图2、图3所示,将银色PET反射片3粘贴于导光柱上端,起背面反光作用,防止光线泄露,引导光线到需要发光的位置;将白色PET反光片4粘贴在遮光的位置,起挡光作用,反射掉多余的光线,避免非发光部位透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星海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星海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答器开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