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211.7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5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浩;郑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光浩;郑奎星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加热器 热水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碳(纤维)加热器是利用碳纤维的加热体,具体的说,是以用碳凝胶溶液(碳纳米粉和蒸馏水等混合的溶液)浸渍后,在达到真空状态的压力槽内经过离心脱水及真空、干燥过程后,使大量碳纳米粒子整体均衡地分布、附着在纤维组织上的多孔性玄武岩纤维为加热体,以供暖设施为例的话,弥补了现有的线性发热体(电热地板)和平面发热体(电热膜)的缺点和大大改善了不方便之处。1)相比其他供暖装置(燃油,燃气锅炉)安装成本低,可以局部供暖,缩短温度上升时间等方法来节省燃料费,2)可克服电热地板和电热膜缺点的供暖面积的温度偏差在2℃以内来全面积均匀供暖,3)在不拆除的现有的地面状态下,可直接施工(施工后地面厚度在10mm以内),4)由于是纤维材质,不必担心会被打碎,在外部人为破坏即仅把被刺或被撕裂的破损部分绝缘处理就可立即使用,5)由于不是机械设备,而是纤维材质,没有腐蚀和破碎的可能,所以有半永久性使用可能的特征。
这样的纤维加热器,不仅是供暖装置,还可多样的适用于热水锅炉等其他设施。
一方面,大致从传统技术的热水生成装置来看,是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和在这个壳体内部里安装发热体后,在壳体内部使水循环,并与发热体和热交换来形成热水的构造。
但是,以上所述传统技术的热水生成装置是使用一般的发热体,发热的效率会降低,继而生成热水时间长,造成能源的浪费。还有,在壳体没有安装另外的热保护方法,而热量损失多,保温性能低,总而言之,存在对该装置的信赖性降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能得到由碳加热器生成的远红外线杀菌后的热水,而且通过对碳加热器的使用,短时期内可以生成热水,生成热水的效率也相当高;另外,依靠外部防辐射板可以提高保温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防热而造成的热量损失。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包括碳加热器、热交换体、防辐射板;所述热交换体包覆在碳加热器外围,在热交换体外侧设置有用来切断碳加热器生成的红外线的防辐射板。
所述碳加热器主要包括置于石英管中的玄武岩纤维,所述玄武岩纤维两端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依次通过导电线、导电板连接至穿过石英管两端面的铅线上。
所述防辐射板为具有反射功能的不锈钢材质。
所述热交换体随着碳加热器的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循环,以之字形沿碳加热器的外周表面持续接合而成。
所述热交换体随着碳加热器的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循环,以线圈形状盘绕在碳加热器的外周表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有在碳加热器的外周表面紧包热交换器,在其外部覆盖为切断由碳加热器生成的红外线的防辐射板后,由热交换管使水循环,生成热水。这样做基本上就能得到由碳加热器生成的远红外线杀菌后的热水,而且通过对碳加热器的使用,短时期内可以生成热水,生成热水的效率也相当高;另外,依靠外部防辐射板可以提高保温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防热而造成的热量损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的多组排列连接而成的结构图。
图中:10、碳加热器;11、玄武岩纤维;12、压板;13、导电线;14、导电板;15、铅线;16、石英管;20、热交换体;25、热交换体;30、防辐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图2所示,利用碳加热器的热水生成装置是由在中央配置的碳加热器10和,紧包碳加热器10外周表面,并在水流动的期间通过上述碳加热器10加热使生成热水的热交换管20及包住热交换管20外部来切断碳加热器生成的红外线的透射的防辐射板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光浩;郑奎星,未经郑光浩;郑奎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