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井仪器的插针测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8326.6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7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崔猛;吴俊祖;陈新君;杨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井 仪器 测试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井仪器的插针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测井仪器使用插针进行连接。如果插针与母接头之间出现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桥塞作业时,强烈的冲击很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目前尚未发现测试仪器插针的专用工具,在仪器检查作业非常不便,检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对用插针进行连接的测井仪器进行检查时操作不便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仪器的插针测试工具,包括公插针测试部(1)、母接头测试部(2)以及连接杆(3),其中:
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一端连接有母接头(11),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二端(12)与连接杆(3)的第一端(31)连接;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一端连接有公插针(21),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二端(22)与连接杆(3)的第二端(32)连接。
优选地,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二端(12)与连接杆(3)第一端(31)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二端(22)与连接杆(3)的第二端(32)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连接杆(3)的横截面包括圆形、矩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方便地对仪器插针及母接头进行检查,很容易对插针及母接头的好坏进行判断,从而避免因接触问题导致的故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减少检查插针及母接头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测井仪器的插针测试工具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针测试工具主要包括公插针测试部1、母接头测试部2以及连接杆3。
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一端连接有母接头11,第二端12与连接杆3的第一端31连接。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一端连接有公插针21,第二端22与连接杆3的第二端3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二端12与连接杆3第一端31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二端22与连接杆3的第二端32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插针测试部1的第二端12与母接头测试部2的第二端2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连接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插针测试部1,其上的母接头11可以与仪器公插针紧密地配合连接。当需要测试仪器公插针是否有磨损时,可以通过仪器公插针与母接头11的接触情形,来判断仪器公插针的磨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母接头测试部2,其上的公插针21可以与仪器母 接头紧密地配合连接。当需要测试仪器母接头是否有磨损时,可以通过仪器母接头与公插针21的接触情形,来判断仪器母接头的磨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方便加工。当然,连接杆3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三角形等等。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3的使用,加长了检测距离,方便检测人员用力,同时避免了因空间过小导致的无法插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公插针测试部1以及母接头测试部2,使连接杆3与公插针测试部1以及母接头测试部2可以紧密连接,防止公插针测试部1以及母接头测试部2脱落。同时,连接杆3通过螺纹连接公插针测试部1以及母接头测试部2,如此方便更换公插针测试部1上的母接头11以及母接头测试部2上的公插针21,避免重复制作造成浪费。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8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连续取样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心血管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