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代餐包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229379.X 申请日: 2012-05-21
公开(公告)号: CN202980067U 公开(公告)日: 2013-06-12
发明(设计)人: 吴振明;苏健展 申请(专利权)人: 富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09 分类号: A23L1/09;B65D30/10;B65D81/20
代理公司: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代理人: 许志勇
地址: 中国台湾嘉义县民***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代餐包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代餐包结构,尤其系指一种具有酵素之健康纤维代餐包结构。 

背景技术

人类对酵素的无意识应用可以追朔到远古时代,早在多年前的夏禹时代,酿酒就已经盛行;多年前的周朝就会利用麦曲将淀粉降解为麦芽糖制造饴糖;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利用酒曲来治疗肠胃病,用鸡内金治疗消化不良…等的疾病。凡此种种,说明虽然古人并不知道酵素是何物,也不了解其性质,但根据生产和生活经验累积,已经把酵素应用到相当广泛的程度了。 

人们真正认识酵素的存在和作用,是从19世纪开始的。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z从麦芽汁提取物中首次发现了淀粉酵素,他们将这种由酒精沉淀后得到的可使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的物质命名为淀粉糖化酵素,并指出了它的热不稳定性,初步触及了酵素的一些本质问题。 

1855年,Schoenbein在植物体内发现了过氧化物酵素,由此解决了愈创树脂变色的难题。随后在1856年,Schoenbein又在蘑菇中发现了另外一种酵素为多酚氧化酵素,能够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有色氧化物。 

另外,在这个时期,许多科学家发现酵素的催化作用与酵母在发酵期间的作用相似,因而微生物学家Pasteur和化学家Liebig提出了两种不同观点。 

1897年,Eduard Buchner与Hans Buchner成功的从酵母细胞分离出具有发酵作用的物质,能使糖发酵。他们当时的兴趣是制备用于治疗疾病的酵母无细胞提取物,这些提取物的保存必须不加防腐剂,例如不能加酚。于是他们决定试用蔗搪,这是在烹调化学中常用的防腐剂。他们得到了惊人的结果:酵母汁液迅速将蔗糖发酵产生了酒精。 

这说明Pasteur以及Liebig的两种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生物化学就是在解决发酵本质的著名论战中产生的。 

而“酵素”(Enzyme)的概念,是由德国科学家Kuhne在1878年首先提出用以表示未统一名称的已知的各种酵素。“酵素”(Enzyme)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在酵母中”,起源于希腊语,其中en表示“在之内,zyme表示酵母或酵素。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Fischer于1894年提出了“锁和钥匙”模型,成功解释了酵素的催化反应机制。酵素催化专一性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成就是1959年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理论,以解释酵素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同时也搞清了某些酵素的催化活性与生理条件变化有关。 

而20世纪50年代起酵素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在蛋白质(或酵素)的生物合成理论方面获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1955年,Sanger等报导了胰岛素中氨基酸排列的次序以及荷尔蒙的分子量为6000,这是在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第一次突破。1957年Kornberg等人发现DNA聚合酵素并进行DNA复制的系列研究。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对生物细胞核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述。70年代初实现了DNA重组技术或称克隆技术,极大地推动着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也促使酵素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除蛋白质以外,核糖核酸(RNA)也有催化活性。例如,1982年Cech等人在四膜虫的RNA分子中发现一个具有自身切接功能的片段,称之为“内含子”,它可以从前体RNA中特异地把与它本身相同的片段(413个核苷酸)切下来,然后把剩余的RNA部分重新接起来。切下的片段环化成为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之为核酸类酵素或催化活性RNA。这个结果使酵素的传统概念受到了挑战,提出酵素并不一定是蛋白质的问题。我们究竟是否把RNA看作酵素,或是酵素是蛋白质的概念应该改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 

而由于现代人随着不当的饮食习惯、情绪压力及年龄的增长,分泌酵素能力逐渐下降,当人体酵素分泌不足,例如消化酵素不足时,食物中的营养素无法被消化,或代谢不完全,就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健康。 

人体就像是一座精密的化学工厂,生物体借着各种酵素的催化与调节作 用,才能有效地完成所需的生理活动,如:分解消化食物、新陈代谢、伤口愈合、组织修复、抵抗病毒,或是促使铁质集中于血液、帮助止血及废物的排除等都需要各类酵素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人的寿命与消耗体内酵素的速率成反比。一味地使用而不补充,体内酵素终将耗尽,而造成消化与排泄能力减弱,并导致癌症、肥胖及慢性疾病。善加利用食物酵素,便可有效延缓体内酵素的耗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