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连梁隔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0062.8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6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利 |
主分类号: | E04C3/02 | 分类号: | E04C3/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连梁隔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建筑抗震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双连梁优异的抗震性能早已在国内外大量实验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而在我国,东南大学早在1985年京提出了抗震连系梁(下文中称之为双连梁)的构造方案,并在《建筑结构学报,14(1),17-25,1993.1》发表了实验研究成果。双连梁的构造是把一个高连梁通过水平缝分割成两个相同高度的连梁,在跨中由小面积混凝土(键)连接上下梁。在发生较小的震动时,由于混凝土键的作用,连梁可以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而在所发生的震动较大时,所述混凝土键逐渐断开并且消耗由震动所产生的能量,上、下连梁转化成两个单独的连梁承受地震所产生的作用力。虽然双连梁的抗震能力非常优异,但至今并没有大范围得以推广应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双连梁为分次施工,先施工下部连梁然后依次施工上部连梁,连梁之间用聚笨板或其它材料隔开,如图1A、1B所示,其具体施工工序为:支底模→绑扎下部连梁钢筋→支下部连梁侧模→浇筑下部连梁混凝士4→放置聚苯板5→绑扎上部连梁钢筋→支上部连梁侧模→浇筑上部连梁混凝士3,由于连梁浇筑混凝土过程还影响到混凝土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故施工过程非常繁,还增加了墙体不必要的施工缝,严重影响施工速度,这是现代工程施工所不允许的。
现有技术中的另外一种施工方法为预制梁与现浇梁混合施工,其中,下部连梁采用预制梁4’,中间使用聚苯板5’或其它材料隔开,上部连梁3’则在施工现场浇注,如图2A、2B所示,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的双连梁其下部预制连梁与现浇混凝土墙体之间存在有施工缝41’,该施工缝的存在导致了连梁受剪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双连梁的抵抗地震荷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并确保多 连梁的抗震能力的多连梁隔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多连梁隔模,包括基板以及贯穿该基板的一个或多个振捣孔,所述基板能够承受施工荷载并且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形变,振捣棒从所述间隙中伸入下部连梁进行振捣,从而使得下部连梁混凝土振捣密实。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上隔板以及下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顶板以及沿所述顶板的长边设置的上隔板侧板构成,而所述下隔板则由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长边设置的下隔板侧板,所述上隔板侧板与下隔板侧板之间形成面接触,并且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所述上、下隔板之间能够相互错动;所述多连梁隔模的上、下隔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支撑部件。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在0.02到2兆帕之间,抗剪强度标准值小于0.4 兆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文所述的多连梁隔模,所述多个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中的每两个相邻的多连梁隔模的短边之间都以连接固件连接并加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包括多个基础拼装隔模,所述基础拼装隔模为不具有振捣孔的多连梁隔模,所述多个基础拼装隔模横向并排放置,并且每两个相邻的基础拼装隔模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振捣棒从所述间隙中伸入下部连梁进行振捣,从而使得下部连梁混凝土振捣密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包括有基板,所述基板不但能够承受施工荷载而且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不会影响上、下梁的受力和变形;另一方面, 所述多连梁隔模还包括有贯穿该多连梁隔模的一个或多个振捣孔,以方便下部连梁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实现上下双连梁的同时浇筑施工,并形成混凝土键,以起到多道连梁抗震作用。
而当上、下梁长度过长,一般长度的多连梁隔模无法满足相应的长度要求时,则可将多个多连梁隔模拼装在一起从而形成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以满足上、下梁的长度需求。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连梁以及设置于其中的聚苯板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沿图1A中沿1-1线的剖面图;
图2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有预制梁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沿图2A中2-2线的剖面图;
图3A示出了设置有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连梁隔模的上下连梁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沿图3A中3-3线的剖面图;
图3C示出了沿图3A中4-4线的剖面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连梁隔模的立体图;
图5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连梁隔模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利,未经赵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00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称结构的九孔木塑立柱
- 下一篇:一种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