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水池排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0302.4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5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峰;彭忠军;丁文林;张元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池 排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池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受水体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水资源进一步紧缺。污水中约有80%是工业废水,而工业废水中的主要部分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循环水系统的水耗,已成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追求的技术发展方向,而采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则是节约大量新鲜水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悬浮物的去除,普遍采用絮凝沉淀法。根据排污水的水质指标情况,采用这一方法,并配以精密过滤系统可以使排污水的悬浮物指标达到循环水补水要求。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除盐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
根据循环水排污水特点,大多石化企业采用比较先进的双膜法(CMF+RO)工艺处理回用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21世纪水厂、美国西部盆地水处理厂、澳大利亚的Eraring电厂、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均采用双膜法(CMF+RO)再生回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双膜法(CMF+RO)废水净化回用技术利用微滤膜(CMF)除浊度、反渗透(RO)除盐的核心技术实现大约80%废水净化回用到循环水系统,而大约20%浓缩废水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
有些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分别采用氢氧化钠混凝澄清处理和石灰混凝澄清处理,实现厂内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有些电厂循环水通过浸没式超滤和压力式超滤技术方案对比,得出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处理,可满足锅炉补给水预,脱盐的水质要求。
由于传统循环水排污取水口设计在循环水池底高10cm某个点位置,随着循环水场运行周期延长,沉积在循环水池底生物粘泥越积越厚,生活在粘泥下的各种菌类由于粘泥层的阻碍,生活在粘泥下的各种菌类很难被杀菌剂杀死,快速繁殖,使粘泥腐化升起,在循环水系统中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循环水浊度、生物粘泥含量较高,严重影响水质。
此外将膜技术应用在处理回用循环水排污水时,尽管可以提高其出品水质,有些甚至可作为锅炉水使用,但由于膜的价格高,处理污水成本增加,采用混凝澄清处理,又存在增加循环水电介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循环水池底生物粘泥沉积,提高杀菌剂效果、降低循环水补水量的循环水池排污装置,具有短、平、快特点,解决循环水池生物粘泥沉积问题,降低循环水排污量,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确保循环水场长期运行。
一种循环水池排污装置,包括循环水池,所述水池内在水面以下设有主取水管,所述主取水管上设有多个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进水口面向所述水池底部,所述吸泥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主取水管连接,所述主取水管通过输水管与管道泵连接,所述管道泵的出水口与浅层沙滤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浅层沙滤系统连接的出水口连接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取水管上设有多个树枝状的分支取水管,所述分支取水管上也设置有多个吸泥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泥管的进水口离所述循环水池底部0.5cm~1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管上连接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水源与循环返塔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管上连接有排污管,所述输水管内在主取水管到排污管口之间安装有浊度在线分析仪,所述浊度在线分析仪的控制端与安装在所述排污管上的电磁阀控制端和所述管道泵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管上设有一端与所述输水管连通的放空管,所述放空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并且所述放空管上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泥管为进口大、出口小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管和所述进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在原有排污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取水管,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可靠;
2、通过浊度在线分析仪,增强监测力度,当浊度大于设定值时不能处理时,才将污水排出,减少盲目排污;
3、通过浊度在线分析仪控制电磁阀的开启,采用虹吸排污,无需增加动力消耗;
4、采用自动控制,降低劳动强度。
5、吸泥管进口大出口小,加大吸收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0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式格栅除污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白碳黑用脱酸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