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0523.1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7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张晶晶;马利杰;李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拉杆 接头 紧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装置,具体是一种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货运普及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发生数也是成倍增加。究其原因,除了驾驶员本身的操作失误之外,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汽车本身的操纵稳定性。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用户对其操纵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非常看重。几乎所有重型卡车用转向前桥都采用由前轴、转向节臂和横拉杆组成后置整体式转向梯形结构。转向横拉杆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连接左右转向节臂充当转向梯形上底边;二、通过调节其长短改变车轮前束以及实现对转向梯形参数的微调。这就要求转向横拉杆具有一定的刚性且本身自带改变其长度的调节机构和保证能在某一长度稳定工作的紧固机构。
目前,重型卡车所采用转向横拉杆紧固机构的转向节臂接头管与横拉杆接头管之间存在相对转动的风险,可能使横拉杆紧固机构松动,导致车辆因丧失转向功能进而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转向横拉杆紧固机构松动,提供一种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包括转向节臂接头管和横拉杆接头管,转向节臂接头管和横拉杆接头管的连接部用环箍夹紧,转向节臂接头管和横拉杆接头管用螺纹连接,转向节臂接头管设有外螺纹,横拉杆接头管设有内螺纹,横拉杆接头管外壁上设一凹槽,环箍螺栓嵌入凹槽。
环箍螺栓嵌入凹槽后可保证环箍与横拉杆接关管既无轴向窜动又无周向转动,环箍螺栓紧固后转向节臂接头管与横拉杆接头管之间亦无相对转动。
与现有连接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具有以下优点:⑴、紧固可靠,解决了车辆在重载、恶劣工况下长时间运行引起的环箍松动进而导致其沿横拉杆接头管的轴向窜动等问题;(2)环箍螺栓嵌入凹槽后保证环箍开口与接头管开口在同侧,拧紧螺栓后其夹紧力达到最大,夹紧更可靠(螺栓拧紧力矩一般为50N·m~ 70N·m)。(3)维修过程、调节前束时横拉杆转动环箍随之而转动,不需刻意调节环箍与横拉杆接头管的相对位置,节省时间。(4)结构简单,凹槽位置布置合理,不影响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去除环箍后的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转向节臂接头管,2-横拉杆接头管,3-环箍,4-环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横拉杆接头紧固机构,包括转向节臂接头管1和横拉杆接头管2,转向节臂接头管1和横拉杆接头管2的连接部用环箍3夹紧,转向节臂接头管1和横拉杆接头管2用螺纹连接,转向节臂接头管1设有外螺纹,横拉杆接头管2设有内螺纹,横拉杆接头管2外壁上设一凹槽,环箍螺栓4嵌入凹槽。
在横拉杆接头管2外壁开口侧铣恰当尺寸的凹槽,凹槽的具体尺寸视环箍螺栓4的规格而定,太深会铣穿横拉杆接头管2,太浅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如: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某前桥紧固螺栓为CQ1501460,凹槽深度为10mm,凹槽弧形半径R15mm。试验结果表明该紧固机构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无转动及窜动现象出现,较以往普通紧固机构可靠性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0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