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0814.0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标;周梦麟;严盟;王涛;杨文涛;许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田文英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移动 数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输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终端,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
背景技术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同杆塔架设多回输电线路日趋增多,而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又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因此输电线路中作业人员登杆塔检修人身安全问题变得极其重要了。目前在同塔多回线路检修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警示装置控制作业人员的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致使工作人员误登带电线路,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人员地面巡检多采用GPS巡检方式,但由于GPS受地理条件及数据传输的限制,巡检过程需要向移动运行商支付一部分数据通信费,且存在巡检无法定位的盲区,无法自适应全天候、全条件下的巡检要求。
并且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空间定位技术都可实现对物体或人员定位功能,但在小区域定位服务中,现有的定位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GPS技术用于小区域空间定位服务中,成本太高而且定位精度不高。其它技术如超声波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IEEE802.11、超宽带(UWB)等,应用于小型区域定位服务,各有优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该种移动数据终端能够通过无线RFID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信息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包括手持PDA,所述手持PDA连接有第一RF模块。
上述手持PDA连接的第一RF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微波识别监测单元连接。所述微波识别监测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第二RF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微处理器与第二RF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或者锂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即是为解决现有智能电网线路检修中的登塔检修作业人身安全防护问题与远距离特高压线路人员地面巡检作业难题,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来检测设置在杆塔上的微波识别监测单元的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识别监测单元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包括手持PDA,所述手持PDA连接有第一RF模块。所述手持PDA连接的第一RF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微波识别监测单元连接。
参见图2,所述微波识别监测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第二RF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微处理器与第二RF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总,所述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或者锂电池。
将微波识别监测单元安装在塔顶上,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为巡检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可以通过远距离RFID方式与塔顶微波识别监测单元进行数据交互,另外也可以配合工作人员携带的腕带式人身保护器(发射微波信号)、RFID微波感应单元(RFID微波感应单元安装在杆塔横担上);实现数据信息及距离识别功能,达到危险区域报警,远距离信息读取的目标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0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