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器回油管垫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030.X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蔼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18 | 分类号: | F16L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油管 垫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片,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在增压器法兰和增压器回油管法兰之间之间的垫片。
背景技术
增压器回油管垫片装配在增压器法兰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之间,起密封作用,防止机油从增压器与回油管之间发生渗漏。现有的增压器回油管垫片如图1所示,包括垫片本体1’,垫片本体1’中央设有中间过油孔11’,两侧设有过钉孔12’,为实现垫片安装时的定位,在过钉孔12’的圆周边缘设有均匀间隔设置的半圆凸部121’。
由于部分增压器回油法兰密封带比较小,要求回油管垫片定位很准确。而利用过钉孔半圆凸部定位,过钉孔直径、位置度和中间过油孔的位置度要严格控制。这样会造成加工相对困难,且不合格率高。如各个孔的位置度控制不好,装配后,垫片中间过油孔与回油管内孔不能完全重合,会造成机油冲垫,回油管漏油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在中间过油孔圆周边缘设置筋条卡位,使回油管垫片起到准确定位密封作用,防止漏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器回油管垫片,安装在增压器法兰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之间用于密封,该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中央设有中间过油孔,中间过油孔直径与回油管法兰通孔直径相适配;沿中间过油孔圆周边缘具有均匀间隔设置的筋条,筋条呈弯折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筋条数量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垫片安装前所述筋条相对于垫片本体表面的弯折角度可以为70度。垫片安装后筋条相对于垫片本体表面的弯折角度为90度,并且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的通孔内壁相贴合,形成垫片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的卡固。
上述技术方案中,筋条长度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为5mm,筋条宽度设计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垫片本体中央的中间过油孔圆周上设置弯折的筋条,可将垫片有效卡固在回油管法兰上并实现中间过油孔与回油管法兰通孔的完全重合,可更好地满足增压器回油的密封要求,避免机油渗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增压器回油管垫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回油管垫片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回油管垫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回油管垫片与回油管法兰装配后的立体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垫片本体,11’-中间过油孔,12’-过钉孔,121’-半圆凸部;
1-垫片本体,11-中间过油孔,111-筋条,12-过钉孔,2-回油管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回油管垫片包括垫片本体1,本体1中央设有中间过油孔11,中间过油孔11与回油管管径相适配。本体1两侧设有过钉孔12,安装螺栓穿设该过钉孔12,将增压器法兰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紧固连接,而增压器回油管垫片夹持在两者之间,用于密封油路。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涂胶钢板结构,厚度约为0.35mm。沿中间过油孔11的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筋条111(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多于三个的数量),筋条宽度为3mm,长度为5mm(长宽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筋条111沿垫片中间过油孔11边缘向内折弯,与垫片本体1平面成约70度角。采用筋条结构后,相对于现有技术,垫片两侧的过钉孔直径及位置度要求可以相对放宽。
如图4所示,装配时,垫片筋条111折弯一侧与回油管法兰2配合,再把筋条111折弯成90度(相对于垫片本体平面),并与回油管法兰2内孔壁紧密贴合。这样,中间过油孔11与回油管法兰2的通孔就可以完全重合,在振动环境中垫片仍能将垫片本体1卡接牢固,紧密贴合回油管,使机油无法渗漏,更好地满足增压器回油的密封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垫片本体中央的中间过油孔圆周上设置弯折的筋条,可将垫片有效卡固在回油管法兰上并实现中间过油孔与回油管法兰通孔的完全重合,可更好地满足增压器回油的密封要求,避免机油渗漏。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料震筛机
- 下一篇:复合发泡浆料搅拌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