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发电臭氧供气的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334.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剑冰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F16K51/00;F03B13/00;C02F1/78;E03C1/08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臭氧 供气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发电、自动供给臭氧的自发电臭氧供气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龙头中已有水龙头在出水时把空气吸入令水与空气混合一起出水的结构,该水龙头的水流经进水口后产生高速水流,与出水口配合产生负压,能把空气吸入水中形成掺气水流。由于空气与水充分混合,相同体积内水量相对减少了,掺气水流喷出后水股撞击和波浪破碎、扰动造成的表面旋涡等都会使水流加速运动,压力感有所增强;水量减少了,冲涮力增大了,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而现有的水龙头一般都是在出水嘴上加设起泡器以达到进气的目的。但由于现有水龙头的结构和技术限制,未能把臭氧引入水龙头中与水一起出水,而臭氧具有杀菌消毒的效用,但在市面上涉及此功能的水龙头未有所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方便、体积小、结构简单、具备自动发电和臭氧供气功能的水龙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发电臭氧供气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把手、阀芯、冷进水管、热进水管和出水嘴,阀芯与水龙头主体形成一混水腔,所述的水龙头主体上连接有与混水腔连接导通的混水管,混水管连接有水流发电机,水流发电机设有导水管连接导通出水嘴;水流发电机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设有导气管连通出水嘴;所述的出水嘴上设有起泡器。
进一步地: 所述的出水嘴包括出水嘴主体和与其配合安装的出水盖,出水嘴与出水盖之间依次设有起泡器和导气座,出水盖内设有胶圈槽和进气槽,出水盖内设有进气孔,导气座设有导气孔与导气管的出气口连接导通,导气孔、起泡器的进气口、进气孔形成一相同的进气道。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混水管、导水管和导气管均伸入水龙头主体内。水流发电机、臭氧发生器用装饰盒固定在水龙头和盆下面的墙上,隐藏起来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混水管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组成。
该水龙头的工作原理为:冷、热水分别通过冷进水管、热进水管进入水龙头主体内,通过阀芯调节后,混水由连接接在水龙头主体上的第一连接管流下来,经由第二连接管进入水流发电机(水流通过发电机,推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源给臭氧发生器供电,从而产生臭氧气),水经过发电机后再经由导水管进入到出水嘴的进水口,同时臭氧发生器通过导气管供给臭氧至出水嘴。
出水嘴结构原理:出水嘴主体设有胶圈槽和进气槽,进气槽通过圆圈边上的进气孔和外边连接进入孔的密闭空间相通,起泡器放入出水嘴主体后,下面通过装在胶圈槽上面的胶圈使进气槽在出水方向不能与外面相通,起泡器的进气口位置和进气槽在同一位置上相通,导气座通过螺牙与装有起泡器的出水嘴主体拧在一起,中间压有胶圈,胶圈使中间进水通道和进入通道相隔开来,使它们相互隔绝,外边再拧上装饰杯,导水管将水送入出水嘴的进水口,水经过中间通道流向起泡器再流出来,流水时起泡器进气孔低压,含臭氧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导气孔,经由水道旁边环形空间和与之相联的进气孔进入进气槽,再进入起泡器中与水混合后流出来。
水流通过出水嘴的起泡器后,带动旁边的空气流动进入到水中产生气泡(通用起泡器原理)空气流动导致低压,空气压力通过导气口和导气管的传导,使连接于导气管上的臭氧发生器中的含臭氧气体进入到出水嘴混合到出水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发电臭氧供气的水龙头的优点如下:
1.出水嘴结构,利用普通出水嘴的起泡原理,可以使气水更充分的混合,使用效果更好而不会产生水反流到导气管的情况;
2.冷热水进入水龙头主体,水龙头主体中间有一个大通孔,可方便使导水管和导气管进入到出水嘴,后混水下来经由发电机进入出水嘴,这种结构可以发电机和臭氧发生器隐藏在水龙头和盆下面,使水龙头更美观,实用;
3.水流发电产生臭氧,不用外接交流电源,更安全和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龙头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出水嘴的分解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剑冰,未经周剑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超声纵向导波柔性阵列检测探头装置
- 下一篇:汽车缸套涡流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