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入深度可调控的切壳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102.2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6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A23N7/00;B26D1/04;B26D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入 深度 调控 切壳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入深度可调控的切壳刀。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以加工山货为主的食品企业,有很多食品原料都要进行剥壳处理,如竹笋、栗子、茭白等等。为了使剥壳的工作变得容易,往往要先对原料的外壳进行切口;该切口工序非常重要,它不但直接为下道工序创造加工的条件,而且还关系到产品最终的品质。以往,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依靠工人用手工对原料进行切壳处理,往往要招用大量的人员,而且生产效率很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卫生条件难以满足,更不幸的是,还经常有工人的手指不小心被划伤、造成工伤事故。为了改变手工切壳处理的落后现状,目前有些食品加工企业采用了机械连续式的切壳装置:以传送机构把需要切壳的原料进行连续传送,用排刀对原料进行切口。经过考察,该类机械对改变传统的手工切壳操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改进作用,尤其是将被加工的原料在传送机构上用不同的槽、坑型式来加以夹持固定,使之能稳固地通过排刀的切口处理,比较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原料的体积大小是不统一的,其形状也是很不固定的,这就造成原料在通过排刀的切口后,表现出切口的深浅不一,有些体积较小的原料甚至切不到,有些体积较大的原料被深深切入果肉中,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入深度可调控的切壳刀,克服目前食品加工企业所采用的机械连续式切壳装置所存在的对原料的切口深浅不一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机构,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设有刀架,于所述刀架上装有横杆、在所述横杆上可转动地装有至少一个刀体,在所述刀体上可转动地装有刀片和用于调节所述刀片进出的调节螺栓。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可以把所述刀片能用所述调节螺栓对其伸出所述刀体的程度进行调节。所要进行切口加工的原料,其壳皮的厚度在同一个品种,一般是大致一样的,所述刀片就可根据所要加工的该批原料来决定伸出所述刀体的程度。另外,所述刀体可以在所述横杆上转动,这就保证每一个原料在通过所述刀体时,所述刀体都是紧贴在原料上的。当所述刀片在调整好伸出所述刀体的程度后,为使其更好的固定在所述刀体中,所述刀体上设有夹紧螺栓。为了让所述刀体能根据原料的体积大小随时上下转动而始终紧贴于原料上,于所述刀架与所述刀体之间装有弹簧。当所述刀体为多个时,所述刀体之间装有套圈,这样可以让本实用新型在对不同品种原料加工时,只要改变所述套圈的高度,所述刀体之间的间距就能根据原料的大小不同进行适应性改变。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提高对原料进行切口处理的质量,做到切口的深浅统一且恰到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1、传送机构,2、刀架,3、横杆,4、刀体,5、刀片,6、调节螺栓,7、夹紧螺栓,8、弹簧,9、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于传送机构1为现有成熟技术,所以关于原料在传送机构上的布排、固定、输入和输出等工艺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首先要根据每一批待加工原料的种类、体积大小、壳皮的软硬度和厚度作好以下调整:用选择套圈9来调整好刀体4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切口基本切于原料的中间;用改变弹簧8的弹力的方法调整好刀体4对原料的压力,既要使刀片5有足够的切入力又不会把原料压碎;用调节螺栓6来调整好刀片5伸出刀体4多少,使之刚好能切破壳皮但又不会过分伤及果肉,然后用夹紧螺栓7把刀片5固定。最后开动传送机构1,原料通过刀体4后,其壳皮就统一深度地被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