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428.7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维;曹林;王俊;程绍明;韦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育秧 种苗 自动 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用于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苗盘自动进给,依次添放,落盘快速及时,盘间距均匀、可调,为后续各项播种工序放置位置均匀的苗盘。
背景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设备主要以播种流水线为主,可一次完成填土、淋水、播种、覆土各项工序,自动化程度较高,但苗盘送入播种流水线仍采用人工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专人专门负责将苗盘放置在播种流水线的输送装置上,工作量约每小时放盘400盘左右,使育秧用工量增加,育秧成本增加;工作人员与播种流水线工作配合不协调,人工放盘不及时,致使播种生产率下降;人工放盘时,苗盘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也会影响播种质量和生产率,如果放置的苗盘间距太小,影响后续填土、淋水、播种、覆土各工位处感器对苗盘的识别、定位,甚至不能正确识别、定位,从而影响相应播种各工序的作业质量和播种生产率,如果放置的苗盘间距太大,导致播种生产率低,育秧播种不能适时完成。因此,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苗盘自动放置、苗盘放置间距的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苗盘人工进给工作不协调、费时、费工及放盘不可靠等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苗盘自动进给、放盘及时、盘间距均匀、可调的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包括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器:
苗盘输送总成包括机架、从动链轮、滚轮、减速电动机、主动链轮、从动轴、尼仑轴承、主动轴,滚轮安装在从动轴上,多个从动链轮分别固定在从动轴一端,动链轮间采用链传动,从动轴通过尼仑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减速电动机固定在机架上,减速电动机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最近的从动链轮构成链传动;
苗盘进给总成包括下气缸、下导杆、下直线轴承、上气缸、上导杆、上直线轴承、左支架、苗盘、连板、右支架、光电传感器,左支架、右支架固定在下端固定在机架上,左支架、右支架通过连板相连;左支架、右支架外侧均设有两层固定板,每层固定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左支架、右支架下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下气缸、下直线轴承,在左支架、右支架上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上气缸、上直线轴承,下导杆、上导杆分别与下直线轴承、上直线轴承构成移动配合,下导杆、上导杆一端分别与下气缸、上气缸连接,下导杆、上导杆另一端可穿过左支架、右支架上的孔到达左支架、右支架内侧;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右支架下端一侧;装置由控制器控制;
气动总成包括空气压缩机、限压阀、下三位二通阀、上三位二通阀,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路与下三位二通阀、上三位二通阀连接,高压气路上设有限压阀控制气路压力,下三位二通阀输出端通过高压管与下气缸连接,上三位二通阀通过高压管与上气缸连接,装置由控制器控制。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增益效果是,实现了一次加装一组苗盘,然后苗盘依次自动添放至播种流水线,苗盘进给与播种流水线播种工序协调一致,苗盘间距均匀、可调,提高了水稻工厂化播种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播种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2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A—A右剖视图;
图4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气动控制图;
图5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控制图;
图中:机架1、从支链轮2、滚轮3、下气缸4、下导杆5、下直线轴承6、上气缸7、上导杆8、上直线轴承9、减速电动机10、左支架11、苗盘12、连板13、右支架14、主动链轮15、光电传感器16、从动轴17、尼仑轴承18、主动轴19、控制器20、空气压缩机21、限压阀22、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包括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