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4086.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见;宁忠翼;杨胜;陶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油罐 连接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油罐的固定和连接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尤其是发动机后置客车的转向油罐与连接支座固定为一体组成转向油罐总成,参见图1-图3,如在邢台市科工重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网页(http://www.xtkgzxqp.com/SupplyDetail_3006230.shtml)上公开的转向油罐总成产品中,转向油罐本体2的轴向方向上平行焊接两个油罐连接支座3,组成转向油罐总成1。转向油罐总成1上的两个连接支座3底部共设置有4个安装孔331,各安装孔331上有固定螺栓副5将转向油罐总成1固定在固定支架4上,组成转向油罐总成1和固定支架4的合件;固定支架4通过螺栓副6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或者将固定支架4焊接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
汽车在运行一定里程后,由于转向机和转向泵内部零件磨损或其他原因导致油液内杂质增加,以及转向油罐本体2内滤芯长时间使用后失去过滤杂质功能后,则须更换转向油罐本体2内的滤芯和清洗转向油罐本体2,此时就要把转向油罐本体2拆卸下来。转向油罐本体2拆卸方法一般是先松开转向油罐总成1的固定螺栓副5,然后更换转向油罐本体2内的滤芯和清洗转向油罐本体2;转向油罐本体2清洗和更换滤芯后按上述的固定方式重新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
但是,由于转向油罐总成1上的连接支座3的安装孔331设置在转向油罐本体2圆形外表面的底部,安装和拆卸空间较小,当转向油罐总成1通过固定螺栓副5与固定支架4连接固定时,会产生安装和拆卸接近性差、安装耗时、难以拆卸、维修保养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油罐连接支座的固定螺栓副难以安装和拆卸等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包括弧形板、支撑板和连接板,支撑板的一端与弧形板的外表面相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弧形板外表面圆弧的弧底所在的点的切线与连接板所在的平面相平行,且弧底靠近连接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的支撑板朝向弧形板的弧底的一面为内板面,背离弧底的一面为外板面,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外板面一侧。
所述的连接板上的安装孔为腰型孔。
所述的安装孔为横向腰型孔。
所述的安装孔为竖向腰型孔。
所述的弧底在弧形板外表面上,弧形板径向对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两支撑板的外板面一侧。
所述的弧底在弧形板外表面圆弧的延伸弧面上,弧形板靠近弧底的一端上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两支撑板的外板面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结构简单,适用性好。转向油罐总成的固定螺栓副是从连接支座的外侧安装拆卸,空间明显增大,安装和拆卸接近性好,使得安装方便、耗时少、安装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便于拆卸、维修保养。
2、本发明汽车转向油罐连接支座,连接板上的安装孔优选为腰型孔,即使孔位存在误差也能实现更好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转向油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连接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3 是现有技术的转向油罐总成与油罐固定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连接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转向油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转向油罐总成与油罐固定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连接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转向油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转向油罐总成与油罐固定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转向油罐总成1,转向油罐本体2,连接支座3,弧形板31,弧形板外表面圆弧弧底311,支撑板32,内板面321,外板面322,凹槽323,连接板33,安装孔331,固定支架4,固定螺栓副5,螺栓副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4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