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往复送料式高浓度发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6342.X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华;李德文;隋金君;黄金星;张小涛;包亮;王军;张平;黄立宁;颜鸽来;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张小晓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送料式高 浓度 发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验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发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粉尘治理的高度重视,众多环境治理单位先后开发出多种规格型号不一的大风量除尘设备,但在对其除尘效率进行检验过程中,由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发尘器因发尘量小(12g/min)满足不了检验标准的要求,检测部门只能通过手动发尘对其进行检测,但人为的操作误差给除尘设备的检测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致使所测试数据失真根本不能真实反映所检设备的性能,不能对其除尘设备性能进行科学的评判。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浓度发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浓度发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往复送料式高浓度发尘器,包括发射筒和引风筒;所述发射筒和引风筒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筒的上方沿径向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置有发尘杆;所述发尘杆的直径小于所述轴套内孔的孔径;所述发尘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往复运动杆;
所述轴套的上方设置有积灰罐;所述往复运动杆的上端穿出所述积灰罐,下端位于所述积灰罐内;所述积灰罐与所述发射筒通过轴套连通;
所述往复运动杆的上端固定有轴承安装座;所述轴承安装座内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与偏心轮滚动接触;所述偏心轮与变速装置连接;所述变速装置与电机连接;
所述往复运动杆与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引风筒正对所述轴套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尘计量口。
较佳的,为防止往复运动杆摆动,所述积灰罐的顶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往复运动杆间隙配合。
较佳的,为便于灰尘进入发射筒,防止粉尘沉积,所述轴套的内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下端的孔径大于上端的孔径。
较佳的,所述积灰罐的上部设置有存料盘;所述存料盘的下料口与所述积灰罐的进料口相对应。
较佳的,为防止滚动轴承偏离与偏心轮接触的轨道,所述偏心轮的外圆周上设置有防脱轨沟槽;所述滚动轴承在所述防脱轨沟槽内与所述偏心轮接触。
较佳的,所述引风筒的进风口与鼓风机连接;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机架固定。
较佳的,为防止压风进入积灰罐,所述引风筒靠近所述轴套的上方设置有导风板。
较佳的,所述原始尘计量口处螺纹连接有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大风量除尘降尘设备的降尘效率检验检测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因人为的抄作误差而影响除尘器的性能检测,改善检测人员工作环境;
(2)结构紧凑,无需压气设备及供气管道;
(3)为往复式运动送料,发尘量大,发尘浓度高,最大发尘量在风量为600m3/min时能达到2000mg/m3,发尘浓度可达1200g/min;
(4)运行稳定,发尘误差小于5%;
(5)使用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往复送料式高浓度发尘器,包括发射筒11和引风筒13,引风筒13的进风口13a与鼓风机14连接,发射筒11、引风筒13和鼓风机与机架16固定连接。
发射筒11的上方沿径向设置有轴套10,轴套10内设置有发尘杆9。轴套10的内孔10a为阶梯孔,该阶梯孔下端的孔径大于上端的孔径。发尘杆9的直径小于轴套10内孔10a的最小孔径。可根据所检测除尘器风量大小选择发尘杆的大小,大风量就选用小直径的发尘杆,风量小就选用大直径的发尘杆。
引风筒11正对轴套10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尘计量口15,原始尘计量口15处螺纹连接有端盖19。
轴套10的上方设置有积灰罐7,积灰罐7的顶部设置有导向套18。发尘杆9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与导向套18间隙配合的往复运动杆5。往复运动杆5的上端穿出积灰罐7,下端位于积灰罐7内。积灰罐7与发射筒11通过轴套10连通。积灰罐7的上部设置有存料盘6;存料盘6的下料口与积灰罐7的进料口相对应。
往复运动杆5的上端固定有轴承安装座17,轴承安装座17内设置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与偏心轮3滚动接触。偏心轮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防脱轨沟槽3a,滚动轴承4在防脱轨沟槽3a内与偏心轮3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6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