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汽车座椅发运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6346.8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学煌;胡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0 | 分类号: | B65G4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7 | 代理人: | 范钦正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汽车座椅 发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企业生产线的自动排序发运,特别是JIT(同步供货)生产模式下55JPH(每小时生产总量)以上的生产发运速度下的成品座椅发运线。
背景技术
在中国区内,现有的汽车座椅发运模式都是采用一个提升机接口完成座椅的倒序排序、空容器回收及容器座椅发运工作,这种发运模式,在一个接口加一个升降机的组合只能用于小于40JPH的条件下进行座椅倒排序、发运、空容器返工作。如果大于40JPH,这种组合的座椅发运线无法解决时间的制约。
一种多接口的发运模式,在一些工厂为了实现55JPH以上速度的发运工作,采用这个模式对应,这无疑要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及更大的工厂面积用于设备安装。
针对上述不足,亟需用最小的占地面积,最小的资本投入,设计建造一个多功能的接口,解决55JPH以上速度的座椅倒排序、发运及空器返回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全自动汽车座椅发运线,通过建造一个多通道多功能的二层倒排序线,把各种功能通道区分出来,互相不干涉各自的动作过程,把一个功能出口分解成三个,从而解决了一个功能接口的时间制约和过投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的下层倒排序线上部设置上层倒排序线,上层倒排序线和下层倒排序线与发运车的接口端,设置有三个移载机接口,分别为空容器出口、下层排序入口和上层排序座椅入口,与空容器出口对应的空容器移载机设置在下层倒排序线上,与下层排序入口相对应的下层倒序移载机设置在空容器移载机的后面,与上层排序座椅入口相对应的上层倒序移载机设置在上层倒排序线上,各有一个升降机与上述三个移载机分别对接。
所述的空容器移载机设置在下层倒排序线的前部。
所述的上层倒序移载机设置在上层倒排序线上,并位于空容器移载机的正上方。
所述的座椅发运线上还设置有用于从发运线下面运上座椅容器以便发运的插单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把倒排序线做成立体作业模式,把线体延长,在与发运车的接口端,建造三个移载机接口,分别为空容器出口、上层排序座椅入口及下层排序入口,空容器移载机在前,上层倒序移载机在空容器移载机的顶部,下层倒序移载机在空容器移载机后,各自建一个升降机与之对接,这样把生产发运统一起来,实现快速倒排序座椅发运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最小的占地面积,最小的资本投入,解决了55JPH以上速度的座椅倒排序、发运及空器返回的问题,达到了65JPH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层倒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发运线是这样的:下层倒排序线有空容器移载机2和与之相连的下降过渡线3、空容器线移载机、空容器线5、拆剁机6、移载机7、上容器线移载机9、座椅容器分装线载入机10、座椅分装线11、插单升降机12、条码扫描仪13、下层库存线移载机16、下层行程开关17、下层库存线19、下层倒序移载机21、下层提升机22、下层短驳线移载机25,下层倒排序线上部设置上层倒排序线,上层倒排序线有上层库存线移载机14、上层行程开关15、上层库存线18、上层提升机23、上层短驳线移载机24、上层倒序移载机26。
上层倒排序线和下层倒排序线与发运车1的接口端,设置有三个移载机接口,分别为空容器出口、下层排序入口和上层排序座椅入口,与空容器出口对应的空容器移载机2设置在下层倒排序线的前部,与下层排序入口相对应的下层倒序移载机21设置在空容器移载机2的后面,与上层排序座椅入口相对应的上层倒序移载机26设置在上层倒排序线上,并位于空容器移载机2的正上方,其中,空容器移载机2与下降过渡线3、下层倒序移载机21与下层提升机22、上层倒序移载机26与上层提升机23分别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63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