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埋弧焊钢管检查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9539.9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吕燕青;董遂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6 | 分类号: | 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21418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埋弧焊 钢管 检查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埋弧焊钢管检查分流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埋弧焊钢管检查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埋弧焊钢管从主机下线后,经过外观检查,进入射线探伤检查流程。目前,同行业螺旋焊管生产线中,传统的钢管的探伤检查流程是:经外观检查后的螺旋埋弧焊接管,合格的钢管进入射线探伤室进行射线探伤检查,检查完成后再退出探伤室进行分流:合格的钢管由外部操纵台经分流人员指挥送往下一工序,不合格的钢管进入修补工序。
这种探伤方式使得待检查钢管必须停留在探伤室外一根钢管的位置,待探伤室内钢管退出探伤室进行分流之后,才能向探伤室内输送,延迟了探伤的时间。此外,由于探伤室外还应有一个待探伤台架,供探伤后的钢管分流,增加了厂房建筑面积,增加了厂房建筑成本;而且,这种工艺的流程繁琐,中间环节较多,易出现分流差错。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钢管生产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埋弧焊钢管检查分流装置,包括探伤室、可移动装置和侧翻装置、所述可移动装置和侧翻装置位于所述探伤室内。
优选地,所述检查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探伤室内的输送辊道,位于所述探伤室外的第一台架和第二台架,所述输送辊道一侧与所述第一台架连接,所述输送辊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台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装置、侧翻装置和输送辊道依次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不需要在探伤室外分流,缩短了一根钢管的射线探伤周期,提高了探伤效率,省略了探伤室外供探伤后的钢管分流的台架,减小了螺旋埋弧焊钢管生产厂房建筑面积,降低了厂房建筑成本;而且,这种工艺流程简单,中间环节少,不易出现射线探伤钢管在室外分流的差错,提高了钢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探伤室;2可移动装置、3侧翻装置、4输送辊道、5-1第一台架;5-2第二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埋弧焊钢管检查分流装置,包括探伤室(射线探伤室)1、可移动装置2、侧翻装置3(用于使钢管侧翻到输送辊道上,可以用探伤小车等实现)、所述输送辊道4、与输送辊道4一侧连接的第一台架5-1、与输送辊道4另一侧连接的第二台架5-2,所述可移动装置2、侧翻装置3和输送辊道4位于探伤室内,第一台架5-1和第二台架5-2位于所述探伤室1外。可移动装置2、侧翻装置3、所述输送辊道4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0、螺旋埋弧焊钢管从主机下线后,在所述探伤室1外对螺旋埋弧焊钢管执行外观检查;
S1、在所述探伤室1内对螺旋埋弧焊钢管执行射线探伤检查;
S2、将检查后的螺旋埋弧焊钢管通过所述可移动装置2和侧翻装置3送到所述输送辊道4上进行分流;
S3、经输送辊道4将检查合格的螺旋埋弧焊钢管送到一侧所述第一台架5-1上,将检查不合格的螺旋埋弧焊钢管送到另一侧所述第二台架5-2上。
S4、将检查合格的螺旋埋弧焊钢管送往下一工序,将检查不合格的螺旋埋弧焊钢管送往修补工序。同时,将下一根待检查钢管送入探伤室。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不需要在探伤室外分流,缩短了一根钢管的射线探伤周期,提高了探伤效率,省略了探伤室外供探伤后的钢管分流的台架,减小了螺旋埋弧焊钢管生产厂房建筑面积,降低了厂房建筑成本;而且,这种工艺流程简单,中间环节少,不易出现射线探伤钢管在室外分流的差错,提高了钢管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9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