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1057.7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邦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化学技术及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能极高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锂离子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制备工业或条件控制不严,就会产生安全事故。2006年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某公司制造的、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发生起火现象而大规模召回,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召回的成本就达30亿美元。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阻燃性的添加剂。
上述方法尽管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加入阻燃性的添加剂后,电解液的离子导电率降低了,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得到了劣化,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改变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控件而达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内部卷芯顶部安装一个立体隔圈,立体隔圈左半部有一凹槽,锂离子电池内部的负极耳折入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极耳未压到卷芯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极耳与电池壳壁没有直接的碰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体隔圈上的顶柱完全将盖板与卷芯极片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体隔圈厚度在1.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该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控件立体隔圈具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所有方形锂离子铝壳电池,并且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所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碰撞、跌落、倒置震动等测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立体隔圈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立体隔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立体隔圈使用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所示,该锂离子电池4内部卷芯顶部安装一个立体隔圈1,立体隔圈1左半部有一凹槽2,锂离子电池4内部的负极耳5折入凹槽2内,负极耳5未压到卷芯极片6且与电池壳壁7没有直接的碰触,这种安装方式的效果如图3所示的效果图。所述的立体隔圈1上的顶柱完全将盖板与卷芯极片6间隔,厚度在1.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4与现有技术当中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对比:
每项测试取本实用新型方法制作立体隔圈1制作和常规平板隔圈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各10个。
跌落测试:1m高的距离,锂离子电池每个面跌落5次。
①平板隔圈制作的锂离子电池3个出现发热、起鼓的现象。
②立体隔圈1制作的锂离子电池无发热、起鼓的现象。
倒置震动测试:锂离子电池倒置放在震动测试仪上,频率100次/分,时间1小时。
①平板隔圈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全部出现发热、起鼓的现象。
②立体隔圈1制作的锂离子电池无发热、起鼓的现象。
通过以上的测试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4使用安全,按本实用新型制件的立体隔圈1具有广泛的应用,适用于所有方形锂离子铝壳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邦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邦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1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