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双平衡轴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1642.7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8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房梁;李强;刘相喜;纪超君;姚君韦;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2 | 分类号: | F01M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平衡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平衡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嵌入式双平衡轴结构,是汽车发动机上的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具有两根平衡轴,且两轴单独布置在发动机气缸两侧。由于发动机本身的工作特点,两根平衡轴的转速是相当高的,在此状况下,为了减少摩擦、减小损耗,对平衡轴结构的充分润滑就必不可少。现有的嵌入式双平衡轴润滑结构,采用一体式润滑,将润滑油直接引入结构中进行整个结构的润滑。然而此方式首先不能保证所有关键部位均得到充分润滑,其次润滑油的消耗也较多。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2613595Y,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用于四缸发动机平衡器的润滑机构,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四缸发动机平衡器的润滑机构,其是由设置在平衡器壳体隔板上部的曲面或斜面构成,其通过所述曲面或斜面将机油飞溅来为平衡轴提供润滑。该实用新型不足之处仍是一体式润滑,仅依赖飞溅的机油对平衡轴结构进行整体润滑,不能保证所有关键部位均得到充分润滑,且飞溅的机油有很大一部分都未能起到润滑效果就被回收消耗了,损耗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双平衡轴润滑结构不能保证充分润滑关键部位且油量消耗较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充分润滑关键部位且油量消耗较小的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平衡轴润滑结构,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上设有轴一、轴二,所述的轴一通过前轴颈一、中轴颈一、后轴颈一与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的轴二通过前轴颈二、中轴颈二、后轴颈二与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轴颈一、中轴颈一、后轴颈一、前轴颈二、中轴颈二、后轴颈二上均设有储油槽,所述的储油槽开口处于所在轴颈表面,所述的前轴颈一、中轴颈一上设有轴套一,所述的前轴颈二、中轴颈二上设有轴套二,所述的轴套一、轴套二与本体相连,所述的轴套上与轴颈重合段部分设有环形油槽,所述的轴套一、轴套二上设有与储油槽连通的进油道。由于轴套的存在,可减小轴的直径,从而减小润滑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省油且减少机械能消耗。进油道用于润滑时的进油,轴颈处是转动连接的关键位置,在轴颈上设置储油槽可适当储油,在一段时间内针对轴颈进行持续性的充分润滑,保证关键部位的润滑效果,而轴套上的环形油槽内也可起到保油效果,更利于对轴的润滑,上述润滑结构方式较以往的整体润滑而言,可充分照顾到轴颈等关键部位,且保油效果好,不会耗费过多的油,同时使润滑具有持续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套一上设有前止推面一,所述的轴套二上设有前止推面二,所述的中轴颈一、中轴颈二上均设有凸起,所述的轴套一与中轴颈一上的凸起相贴处形成后止推面一,所述的轴套二与中轴颈二上的凸起相贴处形成后止推面二。前止推面一通过流经前轴颈一的润滑油润滑,后止推面一通过流经后轴颈一的润滑油润滑,止推面除了起到对轴的限位外,还起到阻挡润滑油。防止其过快流失的效果,保证润滑时间,使轴得到充分润滑。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套一上的环形油槽与轴套二上的环形油槽通过内部油道相连。环形油槽内的油可在轴转动的过程中对轴进行润滑,而由于离心作用会有部分油未能充分润滑就流失,将环形油槽通过油道相连可减少这一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套一、轴套二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油口。斜油口可直接泄出多余的油,操作者当看到泄油口出油量较大时可停止进油,防止过多耗费不必要的润滑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储油槽为月牙形,所述的进油道为斜进油道,所述的斜进油道与储油槽连通处表面为椭圆形。在旋转偏心时,月牙形的储油槽可减小对润滑油的挤压,并储存一定量润滑油使之不会过早的流失,斜进油道椭圆形的接触面比直进油道的圆形接触面面积大,且由于旋转偏心作用,斜进油道的出油口与轴颈形成了利于建立润滑油膜的楔形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存在储油槽、环形油槽等结构,可避免轴颈处的润滑油流失过快,保证对重要部位能进行充分润滑;(2)斜进油道的出油口与轴颈形成了楔形结构,利于建立润滑油膜,保证充分润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中:本体1、前轴颈一2、中轴颈一3、后轴颈一4、前轴颈二5、中轴颈二6、后轴颈二7、轴套一8、轴套二9、环形油槽10、前止推面一11、后止推面一12、前止推面二13、后止推面二14、储油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1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空状的圆柱形热交换器
- 下一篇:电子恒温预即热式双模电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