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对向塑胶零件夹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2501.7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张兆良 |
地址: | 2018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塑胶 零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夹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对向塑胶零件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现有手动夹取塑胶零件时,先使用左手拉开注塑机1的侧门2,箭头B是拉开的方向,在使用右手拿取塑胶零件7(尚未完全冷却),然后关回侧门2。
参见图3所示,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能,可以使用机械臂代替手动夹取塑胶零件,在使用时机械臂从上方进入注塑机1内部夹取塑胶零件即可。
在成型生产塑胶件的时候,对于中等大小的部件(不能自动顶出和潜浇口的部件)生产,需要使用人工拿取生产完成的塑胶部品,过程为:左手人工拉开侧门,然后右手戴手套隔热拿取尚有高温的部品(一般温度在120~150度),最后关门。这里有五个问题:1.需要使用人工,会有人力成本。 2. 部品有高温,即使有手套隔热,还是有一定温度。3.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紧凑。4.存在人身伤害的可能性,如机器夹手,高温灼伤,尽管都是意外状态,但也具备机器或者人的误操作而对人身伤害的可能性。5.人工操作开侧门,才能拿取产品;然后还要关侧门,增加了生产周期,单位时间内生产的零件就少了,会导致生产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好,无需人工,没有人身伤害的可能性,使用方便,能被广泛推广应用于多种塑胶产品以及民生塑胶行业中一种自动化对向塑胶零件夹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对向塑胶零件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包括一对气缸、连接支架、一对耐高温软性垫以及可活动的机械臂,所述气缸包括气缸运动轴;所述机械臂与连接支架相连接,所述气缸左右对向的安置在连接支架的上,所述一对耐高温软性垫分别安置在气缸运动轴上,所述机械臂可拆卸的安置在注塑机上。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为气动机械臂。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为可上下左右移动或伸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无人操作,所需要的仅仅是工业气压0.4KG~0.7KG/平方厘米,减少了人工成本。
2.使用了耐高温软性垫,可以克服部品的高温,免除高温对人手的危害。
3.夹取产品的过程是无人操作的,工人只要在外部等待高温产品慢慢冷却下来后收取产品,装箱就可以了,劳动强度低。
4.没有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5.不需要开侧门和关侧门,就减少了开关门时间,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手动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1;
图2为手动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2;
图3为现有技术机械臂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缸夹取塑胶零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机械臂运动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注塑机 2、侧门 3、机械臂 4、连接支架 5、气缸 6、耐高温软性垫 7、塑胶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对向塑胶零件夹取装置包括一对气缸5、连接支架4、一对耐高温软性垫6以及可活动的机械臂3,所述气缸5包括气缸运动轴(图中未标出);所述机械臂3与连接支架4相连接,所述气缸5左右对向的安置在连接支架4的上,所述一对耐高温软性垫6分别安置在气缸运动轴上,所述机械臂3可拆卸的安置在注塑机1上。
本实用新型机械臂3为气动机械臂,机械臂3为可上下左右移动或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锈蚀智能水表壳体
- 下一篇:一种骨科患者用的保护上肢动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