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辐流式密闭循环气浮除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3030.1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查广平;郭增民;徐建蓉;张自伟;张超;王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流式 密闭 循环 油罐 | ||
1.一种辐流式密闭循环气浮除油罐,包括圆柱体形罐体(1),罐体(1)采用密闭结构顶部设置呼吸阀(23),其特征在于:罐体(1)直径与高度比为1:1~1.2,罐体(1)的中心处有中心筒(2),中心筒(2)直径为1.2~2.0m之间,中心筒(2)顶部低于罐壁最高点2.0~2.5m;中心筒(2)由隔板(22)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为配水腔,配水腔顶部为喇叭形,配水腔顶部设有环形配水孔(14),环形配水孔(14)开孔面积1.2~3m2;配水腔腔体内设有进水喇叭口(13)和环形溶气释放管(11),进水喇叭口(13)连接有进水管(7),进水管(7)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环形溶气释放管(11)连接气液多相泵出液管(10),气液多相泵出液管(10)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
中心筒(2)下腔为集水腔,集水腔顶部外壁有集水孔(16),集水孔(16)沿下腔体四周均布,集水孔16总面积在0.2~0.8m2之间;在集水孔(16)的上部并在集水腔外壁上设有伞形集水挡板(15),伞形集水挡板15与集水腔外壁之间的夹角为45°;集水腔下底为圆锥面形,在集水腔下底上部设有集水腔排污管(21),集水腔排污管(21)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集水腔内有两条管线,两条管线穿过中心筒(2)壁和罐体(1)壁,其中一条管线连通溢流管(3)并通过溢流管(3)与出水管(8)相连通,溢流管(3)顶部连通空气连通管(6),空气连通管(6)与罐体(1)顶部相通;另一条管线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
罐体(1)上端有收油槽(5),收油槽(5)与收油管(18)相通,收油管(18)穿出罐体(1);
在罐体(1)外有一台气液多相泵(4),气液多相泵(4)出口连接出液管(10),出液管(10)出口管线上设置压力表(27);出液管(10)另一端与环形溶气释放管(11)相连,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的进口端与集水腔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从集水腔吸水;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上设置流量计(24)和真空压力表(26);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与罐体(1)顶部连通,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设有空气流量计(25);气液多相泵进气管(9)另一端与气液多相泵进液管(12)连通;
罐体(1)底部设有环形排泥槽(19),环形排泥槽(19)的横截面为V字形;环形集泥槽(19)上设有环形穿孔集泥管(20),环形穿孔集泥管(20)与罐体(1)外的排泥管(17)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30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化预处理型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旋挖钻机的吊锚架的安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