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3616.8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创建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70;H01R13/703;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万翌春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插座 开关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尤其是带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
背景技术
带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体是装设于所需充电的家庭电器产品及其它电子产品和部份控制电路上,以适用于某一电源设备的插头插接,以便对电筒、安全灯、防盗设备及家庭电器、电子产品、部份控制电路、玩具等产品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插座,控制端子只能控制所需充电的产品电源负极的通或断,不能控制所需充电的产品电源正极的通或断,否则,当插头插入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短路现象,有可能损坏产品;即使控制端子控制产品电源负极的通或断,因外部充电电源与所需充电的产品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当插头插入过程中会一瞬间短路容易损坏所需充电的产品,现有充电插座纯属短路型充电插座且只是单一的充电插座,产品若需要具备开关功能,必需另外与开关再连接,实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又具备开关合为一体的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顶开件,绝缘壳体具有一供充电插头插设的插孔,插孔具有一开放端及反向于该开放端的封闭端,第一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部,绝缘壳体上设有一控制室,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控制部和第三接触部,第四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第四接触部,第四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构成一常闭开关,顶开件设于控制室与插孔相通处,顶开件上设有一绝缘弹臂,该绝缘弹臂的正面设有伸入插孔内并可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的弹性接触部,该绝缘弹臂的背面与控制部相抵以使充电插头插入插孔后断开常闭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固结而导通,第三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正极相联的接片,绝缘壳体上固定有与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五端子,第五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负极相联的弹片,第二接触部与开放端的最短距离大于弹性接触部与开放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供充电插头先挤压弹性接触部使常闭开关断开再与第二接触部接触。
因顶开件为绝缘体,当插头插入时,插头内壁首先与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插头外壁并没有和任何部位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插头外壁与顶开件的弹性接触部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顶开件的弹性接触部因受压变位,故挤压第三端子的控制部,迫使第三接触部脱离第四接触部,导致所述常闭开关完全断开,此时插头外壁还未曾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插头再继续往里插,插头外壁才开始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最后插头的绝缘环端插到插孔的封闭端底部,以使插头插入时,先断开所述的常闭开关(产品的正极)后再接通充电源进行充电,此插座绝对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任何时间都不会出现短路及互通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绝缘壳体上设有按键开关,第四端子为按键开关的一个端子,按键开关的另一个端子为第六端子,第六端子通过按键开关和常闭开关串联第三端子。
顶开件包括一框体和由框体的内壁延伸的绝缘弹臂,弹臂正面设有隆起,与充电插头接触的部位位于该隆起处。
第一端子沿插孔轴线设置,第三端子包括一定位于绝缘壳体表面的条状本体,条状本体中部设有铆孔,第一端子与条状本体垂直,第一端子一端穿过铆孔并与条状本体铆接,条状本体一端弯折形成接片,接片设置在绝缘壳体尾端,条状本体另一端朝控制室内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末端反向弯折朝条状本体延伸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中部朝第一端子隆起形成控制部,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二弯折段末端。
第四端子的靠控制室的一端设有槽形部,第三端子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穿过槽形部的中空处,槽形部的末段朝控制室内延伸形成第四接触部,第三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借助第二弯折段的弹性贴靠第四接触部。
第二端子包括定位于绝缘壳体中的片状本体,片状本体带有向插孔内弯折的弯折段,弯折段中部朝第一端子隆起形成第二接触部,第五端子包括定位于绝缘壳体中的槽状本体,插孔和控制室处于槽状本体的中空处,槽状本体两端延伸形成两弹片,两弹片位于绝缘壳体两侧,槽状本体中段设有突片,突片与第二端子的片状本体边缘接触而导通。
绝缘壳体的首端装有塔形弹簧,第六端子具有一延伸片,延伸片与塔形弹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创建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创建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3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