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簧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4128.9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珠;邹波;赵亚彬;林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簧支座。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和工程车辆均采用平衡悬架,平衡悬架通过弹簧平衡系统来进行载荷的平衡。目前一般采用钢板弹簧或者螺栓式板簧支座作为汽车的悬架平衡系统,用钢板弹簧或螺栓式板簧支座作为弹性装置来保证中后桥车轮垂直载荷相等。但是钢板弹簧只能传递垂直方向的载荷和侧向的载荷,不能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及纵向力矩。车辆运行时,经常产生冲击碰撞,使用寿命低,车辆行驶平顺性差,振动噪音较大。而螺栓式板簧支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栓螺杆在传递制动力及纵向力矩时容易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螺栓螺杆断裂。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出现一种比较先进的汽车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以替代现有的板簧支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板簧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板簧支座因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相对设置;橡胶体,填充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以及层隔板,与第一端板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橡胶体内;还包括: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形成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部件为限位链条,限位链条包括:链条中间体,第一耳板,设置有第一耳孔;第二耳板,设置有第二耳孔;第一耳板与第一端板连接;第二耳板与第二端板连接;链条中间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耳孔中;链条中间体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耳孔中。
进一步地,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内填充有橡胶垫片。
进一步地,第一耳板通过螺栓与第一端板连接;第二耳板与第二端板过渡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橡胶体相接触的端面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层隔板为弧形结构,层隔板的弧形结构与第一端板的弧形结构的弧度和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层隔板为4~10个。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内设置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工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力时,由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发生相对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力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的主视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20、橡胶体30以及层隔板40。其中第二端板20与第一端板10相对设置;橡胶体30填充在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层隔板40与第一端板10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橡胶体30内。还包括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形成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30内设置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工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力时,由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发生相对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力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限位部件为限位链条50,该限位链条50包括链条中间体51、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其中第一耳板52与第一端板10连接且第一耳板52上设置有第一耳孔521,第二耳板53与第二端板20连接且第二耳板53上设置有第二耳孔531;其中链条中间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耳孔521中,链条中间体51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耳孔53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4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及附加车轴装置
- 下一篇:泄气保用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