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左转向叉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4640.3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蔡勤增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左转向叉头。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重型汽车的转向叉头普遍采用十字轴总成,该类型的转向叉头能够保证汽车在额定载重货物时的正常运转,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但是对于重型汽车来说,有时会有超载,当在这种状态下运行的时候,就会造成安全系数下降,有时会造成转向叉头的变形、断裂。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转向叉头,使得汽车在超负荷的状态下时,仍然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左转向叉头,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左转向叉头,包括轴孔(4),上耳(1),下耳(2),和轴连接部(3),所述上耳(1)位于轴孔(4)的上部,下耳(2)位于轴孔(4)的下部,所述上耳(1)具有上耳孔(1-1),下耳(2)具有下耳孔(2-2),所述上耳孔(1-1)和下耳孔(2-2)的孔径为40mm,所述上耳(1)的厚度为39mm,下耳(2)的厚度为48mm,所述轴孔(4)的侧部具有定位孔(5),所述上耳孔(1-1)和下耳孔(2-2)的孔中心线和轴连接部(3)端面的距离L为28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左转向叉头,具有一定厚度的上耳和下耳,且上耳孔和下耳孔的孔中心线和轴连接部端面的距离,使得该转向叉头在工作时候承受的扭转力矩减小,使得强度提高,极大的增强了安全系数,提升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转向叉头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转向叉头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耳,1-1-上耳孔,2-下耳,2-2-下耳孔,3-轴连接部,4-轴孔,5-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左转向叉头,包括轴孔(4),上耳(1),下耳(2),和轴连接部(3),所述上耳(1)位于轴孔(4)的上部,下耳(2)位于轴孔(4)的下部,所述上耳(1)具有上耳孔(1-1),下耳(2)具有下耳孔(2-2),所述上耳孔(1-1)和下耳孔(2-2)的孔径为40mm,所述上耳(1)的厚度为39mm,下耳(2)的厚度为48mm,所述轴孔(4)的侧部具有定位孔(5),所述上耳孔(1-1)和下耳孔(2-2)的孔中心线和轴连接部(3)端面的距离L为285mm。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而已,应当指出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4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石墨件的钻头
- 下一篇:一种机床的排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