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525.8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励春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春亚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 变形 高压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锅。
背景技术
高压锅又叫压力锅,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以独特的高温高压功能,大大缩短了做饭的时间,节约了能源;高压锅的原理很简单,因为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时,水就要在高于100℃时才会沸腾。人们现在常用的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高压锅把水相当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就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也使水要在高于100℃时才沸腾,这样高压锅内部就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容易很快做熟了。
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高压锅的结构就是具有一个锅体,一个锅盖,锅盖上设有一个人或者两个气孔。具体使用时,随着锅体下部的温度不断上升,锅内温度和压力均不断增加,锅内的汤液会随着蒸汽从排气孔中溢出,从而达到平衡锅体内外压力的效果,故此,高压锅的密封性能就会至关重要。现有的普通高压锅的缺陷主要有两点,第一、锅体多为金属材料制成,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热胀冷缩,所以当锅内温度压力不断变化时锅体形状就会产生细微变化,影响到高压锅的密封效果;第二、高压锅的压力很高,单纯依靠材料本身的强度来实现高压,会造成锅体十分厚重,而且安全性较差,一但到达锅体的临界压力,发生爆炸会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该高压锅的内锅体设有若干圈预变形褶皱,当锅体温度变化时,锅体形状改变由设有预变形褶皱的内锅体替代,对外锅体的密封不会造成影响提高了高压锅的密封效果。
一种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包括顶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由内锅体和外锅体构成,所述顶盖与内锅体和外锅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顶盖上设有限压阀,所述内锅体上设有若干圈预变形褶皱。
所述预变形褶皱共有两端,等间距均布在内锅体上。
所述顶盖和锅体上设置有相配合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该高压锅的内锅体设有若干圈预变形褶皱,当锅体温度变化时,锅体形状改变由设有预变形褶皱的内锅体替代,外锅体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对外锅体的密封不会造成影响提高了高压锅的密封效果;另外,内外锅体之间的夹层在加热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内锅体的压力其他一定的抵消作用,内锅体的预变形褶皱同样能提高内锅体的受压能力,提高了高压锅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顶盖、2锅体、3密封圈、4限压阀、5预变形褶皱、6把手、21内锅体、22外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一种应力变形锅体高压锅,包括顶盖1和锅体2,所述锅体2由内锅体21和外锅体22构成,所述顶盖1与内锅体21和外锅体22之间通过密封圈3密封,顶盖1上设有限压阀4,所述内锅体21上设有若干圈预变形褶皱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预变形褶皱5共有两端,等间距均布在内锅体21上,当锅体温度变化时,锅体形状改变由设有预变形褶皱的内锅体替代,外锅体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对外锅体的密封不会造成影响提高了高压锅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在食物加工好以后能方便的打开顶盖,所述顶盖1和锅体2上设置有相配合的把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春亚,未经励春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型动物蛋白质人工毛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凸轮轴补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