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线机的连接支撑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550.6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卫庆;项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华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B65H54/553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线机 连接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钢丝绳等使用的绞线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较大规格线缆或钢丝绳的轴承支撑管式绞线机。
背景技术
管式绞线机是线缆和金属制品生产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主要用于绞制大规格钢芯铝绞线、铝包钢绞线、控制电缆,以及金属制品行业中的钢丝绳之用。现有管式绞线机管体支撑方式为托轮支撑方式,即采用托轮托住管体。托轮支撑方式中托轮表面直接与管体相接触,设备工作运转时托轮承受着静载荷和动载荷这两种载荷,托轮为了减震和降低噪音及摩擦不得不采用耐磨的酚醛胶木或含油铝合金,增加了材料成本,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且管体的工作运转速度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管体运转速度逐渐加快,管体外圆线速度也随之加快,摩擦力产生的热能使托轮温度不断上升,同时管体加工中存在着同轴度误差,造成托轮表面温度和摩擦急速增加,可能出现烧毁托轮的情况,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需停机检修更换托轮,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的绞线机的连接支撑座。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绞线机的连接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轴承,轴承座,轴承侧罩和轴承外罩,其中轴承座与绞线机的滚筒固定连接,轴承通过其内圈固定设置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侧罩和轴承外罩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侧罩为左右对称两组,所述轴承外罩与轴承的外圈固定配合,且衔接处成密封状态,轴承侧罩、轴承外罩和轴承座之间的配合构成轴承的容置区,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油槽,所述轴承侧罩上设置有油通道和油排出孔,其中油排出孔设置在轴承侧罩的底部,油槽与油通道之间导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方案是:所述轴承座上向两侧延伸设置有置入左右两组轴承侧罩的油通道的裙边,该裙边的端部为缩口倾斜面,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轴承侧罩位于轴承座的裙边端朝向裙边设置有防止油漏出的凸起,该凸起与轴承座的裙边间隔设置,该凸起缩进于裙边倾斜面设置;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进油通孔,所述轴承外罩上设置有油孔,该油孔与轴承外圈上的进油通孔贯通,所述轴承外罩与轴承外圈为平面密封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大提高了绞线机管体的运转速度,设备运转时的平稳性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解决了托轮支撑存在的上述缺陷,提高了绞线机的生产效率,另外,油可以对高速运转的轴承进行充分润滑和冷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轴承侧罩位于轴承座的裙边端朝向裙边设置有防止油漏出的凸起,该凸起与轴承座的裙边间隔设置,该凸起缩进于裙边倾斜面设置,这样油就不会从凸起与裙边之间漏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绞线机的连接支撑座,包括有轴承1,轴承座2,轴承侧罩3和轴承外罩4,其中轴承座2与绞线机的滚筒固定连接,轴承1通过其内圈11固定设置在轴承座2上,所述轴承侧罩3和轴承外罩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侧罩3为左右对称两组,所述轴承外罩4与轴承1的外圈12固定配合,且衔接处成密封状态,轴承侧罩3、轴承外罩4和轴承座2之间的配合构成轴承1的容置区5,所述轴承座2上设置有油槽21,所述轴承侧罩3上设置有油通道31和油排出孔32,其中油排出孔32设置在轴承侧罩3的底部,油槽21与油通道31之间导通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2上向两侧延伸设置有置入左右两组轴承侧罩3的油通道31的裙边22,该裙边22的端部为缩口倾斜面221,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轴承侧罩3位于轴承座2的裙边22端朝向裙边22设置有防止油漏出的凸起33,该凸起33与轴承座2的裙边22间隔设置,该凸起33缩进于裙边22倾斜面221设置;这样油就不会溢出,所述轴承外圈12上设置有进油通孔121,所述轴承外罩4上设置有油孔41,该油孔41与轴承外圈12上的进油通孔121贯通,所述轴承外罩4与轴承外圈12为平面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是,油从油孔41进入进油通孔121,然后通过轴承1的间隙进入油槽21,然后从油槽21内进入油通道31,最后从油通道31进入油排出孔32,在整个连接支撑座,我们都没有动密封,均为静密封,所以产品在密封涉及上非常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华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华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