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6807.X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3/10 | 分类号: | B24D13/10;A46B15/00;A46B5/06;A46D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4400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曲轴 油孔内 毛刺 附着物 毛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孔毛刷,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属于油孔清洁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过程中,虽然钻油孔工序有去毛刺的工作,但是最终效果不理想,油孔中任然存在一定的毛刺和铁屑;再加上后续加工中一些细小铁屑、污物可能掉入油孔中而堆积起来,这样的曲轴装机之后对主机来说害处很大。在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油孔中的铁屑、附着物很有可能掉落下来而落入轴颈与轴瓦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导致轴颈磨损严重,甚至造成轴瓦抱死,因此,有效清除油孔内的毛刺及附着物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能够快速的去除油孔中的毛刺及附着物等,清洁效果好,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包括刷柄和刷毛,所述刷柄为一根长杆对折后扭曲而成的麻花状,其一端为手握端,另一端为根端,刷毛套设于靠近根端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刷毛为猪鬃、钢丝或铜丝制成的圆筒状。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刷毛在刷柄上的长度为100-120mm。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根端的长度为10-15mm。
本实用新型中部分零件的作用如下:
刷毛:清理油孔和内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孔毛刷,能够有效的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通过油孔毛刷的洗刷作用,油孔里面的毛刺、附着物明显减少,清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刷柄, 2-手握端, 3-根端, 4-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去除曲轴油孔内毛刺及附着物的油孔毛刷包括刷柄1和刷毛4,所述刷柄1为一根长杆对折后扭曲而成的麻花状,其一端为手握端2,另一端为根端3,刷毛4套设于靠近根端3处。所述刷毛4为猪鬃、钢丝或铜丝制成的圆筒状。所述刷毛4在刷柄上的长度为100-120mm时最佳,所述根端的长度为10-15mm时最佳,便于清洁时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刷柄1为一根长铜丝对折后扭曲而成麻花状,扭曲后的一端为圆环状,作为手握端,便于手持或接其他工具,所述刷毛为由钢丝按照一定的排序编扎而成的圆筒状,刷毛的中部从刷柄的根端穿过并固定在靠近根端处。
车间清洗组操作者在清洗的过程中,用油孔毛刷清洗油孔内的铁屑和附着物,每个油孔用油孔毛刷通刷一次,翻一面再通刷一次,通过油孔毛刷的洗刷作用尽可能的去除油孔里面的毛刺、附着物。最后用水枪对每个油孔喷射一次,清扫被扫落的杂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6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套管管头外螺纹磷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磨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