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7811.8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6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曦;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气管 切开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部分重症患者在进行气管切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这时临床医生会考虑尽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会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返流误吸的风险,并使患者尽早发声。
由于气道防御功能及会厌功能的恢复晚于呼吸功能恢复,患者很容易因拔除气管切开套管面临再次置管行机械通气和护理的风险,而气管切开套管拔除后,气管切开窦道会很快缩小愈合(临床观察最快可在48小时内完全闭合),气管壁挛缩、瘢痕形成,对再次置管会形成很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用于气管切开套管或插管拔除后放置于气管切开窦道处防止其缩小愈合,以便于第二次及以后不定期地进行通气抢救或气道管理时可直接通过该支架将气管切开插管插入气管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包括由两个相互紧密配合的弧状壳片形成的横截面为圆形的一端为内口、另一端为外口的一管状壳体,和设于所述管状壳体近外口端外壁上的调节所述管状壳体横截面大小的手柄。
所述手柄可通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壳片外壁上的两个连接杆调节所述管状壳体横截面大小,该手柄可固定设于所述管状壳体外壁上,也可为可拆卸式的;若为固定式的,则所述手柄应与所述管状壳体近外口端外壁呈锐角(如60度),以便于调节操作并避免挫伤患者;若为可拆卸式的,则在使用时安装于所述管状壳体外壁上,不使用时卸下即可;所述管状壳体横截面大小可调节的设计可满足不同型号的气管切开插管置入。
在上述支架中,在所述手柄与所述内口之间的所述管状壳体外壁上还设有一可沿所述管状壳体滑动并可固定于所述管状壳体上的一固定器。该固定器可将所述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固定于病人的颈部以防脱落。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固定器由一端口外壁边缘固定设有两个固定片、侧壁呈裂片状且表面带螺纹的圆筒和与所述圆筒相配合的内壁带螺纹的旋筒组成;所述两个固定片上分别设一固定孔。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管状壳体内还可设有一引导芯,以便于将所述管状壳体插入切口处,所述引导芯近内口端设有一与所述内口相配合的钝状端头,所述引导芯近外口端设有一与所述外口相配合的盖状突起手柄。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口端还可设有与所述外口相配合的盖子,以防止外界杂质进入气管。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长度可为5—6cm,如5cm。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管状壳体横截面直径的可调节范围是9.6—12.2mm。
在上述支架中,所述固定器沿所述管状壳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1—1.5cm,如1cm。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优点在于:1、可预防气管切开套管拔除不成功导致的需要再次置入气管切开插管进行通气抢救和护理;2、可防止气管切开套管拔除后气管切开窦道缩小愈合,导致再次置管困难;3、可适度放宽气管切开套管拔管的适应症,利于尽早恢复患者本身的气道防御功能及会厌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由于会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返流误吸的发生率;4、利于尽早拔除患者气管切开套管,使患者尽早发声,有利于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固定器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固定器和盖子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手柄类型的可调节气管切开窦道支架的主视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管状壳体、2手柄、3固定器、4盖子、5内口、6外口、7圆筒、8旋筒、9固定片、1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7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