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阳极效应发生机率的曲面阳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8695.1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祥;杨光德;张建宇;叶松波;邱哲生;李培泽;周永全;茶进忠;赵建云;任飞雄;杨传元;朱汝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阳极 效应 发生 机率 曲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阳极结构,具体是一种降低阳极效应发生机率的曲面阳极。
背景技术
阳极效应是熔盐电解特有的现象,而以电解铝生产表现优为明显,在铝电解生产中阳极效应的危害性,不仅表现在对生产的危害上,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当阳极效应发生时,电解槽电压急剧升高,达到20~50V,有时甚至更高。它的发生对整个电解系列产生很大影响,使电流效率降低,影响电解各个技术指标,且使铝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破坏了整个电解系列的平稳供电。对于阳极效应的产生机理到目前尚未探明,但是能较好地解释阳极效应的发生机理的是“阳极过程改变学说”,这种观点认为:阳极效应的发生是由于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电解质中含氧离子逐渐减少,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则有氟析出且与阳极炭作用生成炭的氟化物,炭的氟化物在分解时又析出细微的炭粒,这些炭粒附在阳极表面上,阻止了电解质与阳极的接触,使电解质不能很好地湿润阳极,就像水不能湿润涂油的表面一样,使电解质-阳极间形成一层导电不良的气膜,阳极过电压增大,引起阳极效应。通常的处理方法是:用效应棒(木棒)熄灭,或降低阳极,增加氧化铝的下料量,达到熄灭阳极效应的目的,这些处理方法虽然有效,但是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处理不够及时、要消耗一定的材料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低阳极效应发生机率的曲面阳极,该曲面阳极能及时导走电解质-阳极间形成的不良导电气膜,并且能很好借助流动的电解质,冲散气膜,从而降低了阳极效应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阳极的下面棱部位置呈凸曲面,阳极大面与底面通过凸曲面相贯,端头为渐变半径凸曲面与底面相贯。
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传统的阳极结构,该结构阳极在电解槽中使用,能使气体沿着阳极底掌向边缘移动,在弧形棱边的引导作用下气体顺利从阳极端头和大面 排出,减少阳极效应的产生机率;另外并且能很好借助流动的电解质,冲散气膜,从而降低了阳极效应的发生。整个曲面阳极可提高电解槽电流效率0.5~1.5%,缩短了气体气泡在阳极表面富集的时间,减少了阳极气体对阳极本体的侵蚀,降低阳极无效消耗,可降低吨铝阳极碳耗5kg左右。因此,该曲面阳极具有降低阳极效应发生的机率和节碳的作用。在曲面阳极生产过程中,每吨曲面阳极节约糊料约5~10kg左右,减少原料消耗约0.6~2.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阳极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阳极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阳极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阳极结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阳极结构为:阳极的下面棱部位置呈凸曲面,阳极大面与底面通过凸曲面相贯,端头为渐变半径凸曲面与底面相贯。如图2所示,阳极端头为渐变半径凸曲面弧形,通过该渐变半径凸曲面弧将阳极端头的垂直面与阳极底面相贯。该渐变半径凸曲面弧从角部向阳极端面中心线方向延伸,长度为100~330mm,凸曲面弧半径从50~100mm逐渐收小至0~20mm。如图3所示,在阳极大面为渐变半径凸曲面弧形,通过该渐变半径凸曲面弧将阳极大面的垂直面与阳极底面相贯,该渐变半径凸曲面弧从角部向大面中心线方向延伸,长度为100~330mm,凸曲面弧半径从80~100mm逐渐收小至3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8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阳极筐冲洗车
- 下一篇:无痕式挂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