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0529.5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3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陶高周;张国旗;牛孝先;刘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光伏逆变器模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逆变模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和风能并网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装机量屡创新高。在太阳能并网发电中,光伏逆变器负责将来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网发电。而逆变模块被称为光伏逆变器的核心部分,当出现问题时要能够快速安装维护,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发电现场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光伏电站的维护人员工作成本较高,这就要求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要以最低的维护成本对机器进行维护,而逆变模块又是光伏逆变器中较易损坏的部件。如何能够降低逆变模块故障率,以较低的人力成本来快速安装维护逆变模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逆变模组,以实现光伏逆变器中的逆变部分模块化功能,能够快速的对逆变部分中的损坏元器件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直流输入端、压合母排、电容阵列、开关管模块、插拔端子和控制板,所述直流输入端和压合母排相连,电容阵列和压合母排相连,开关管模块和压合母排相连,控制板和开关管模块相连,开关管模块的输出端和插拔端子相连。
所述电容阵列位于压合母排之下,压合母排搭接在开关管模块上,电容阵列的一端和压合母排固定相连,另一端固定于箱体的底部。
所述开关管模块的输出端为输出铜排,插拔端子和输出铜排通过铜绞线单元相连。
所述铜绞线单元包括连接铜排和铜绞线本体,连接铜排和铜绞线本体压合在一起,铜绞线本体和插拔端子相连,连接铜排和开关管模块的输出铜排通过螺栓相连。
所述铜绞线本体为软质铜绞线。软质铜绞线可以任意弯折,安装方便。
所述模组还包括散热器和风机,散热器和电容阵列并排设置,风机和散热器相连,开关管模块固定在散热器的上部。
所述风机和散热器通过连接条连接,风机通过连接条对散热器进行降温。
所述模组还包括风扇,风扇安装在连接条上,风扇用于为开关管模块上的电容散热。
所述开关管模块上垂直于开关管模块的水平表面上设有两块挡板,所述挡板形成用于对开关管模块上电容进行散热的风道,风扇和风道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风扇通过风道进行散热,有效的增加了散热效果。
所述模组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固定在开关管模块之上,控制板设置于托盘之上,挡板的顶部连接在托盘之下。两个挡板再加上上方托盘的遮挡,能增强开关管模块上电容的散热效果。
所述直流输入端为直流输入铜条,所述直流输入铜条和压合母排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插拔端子通过平头螺钉连接在箱体上,方便拆卸。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了逆变部分的元器件,实现了逆变部分的模块化;整个逆变模组通过插拔端子与外部配合的插座连接,可以方便的推拉逆变模块,实现了对逆变部分内部元器件的快速维护,缩短维护时间,减少维护成本,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铜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除托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0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