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0667.3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华;王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陈洪娜 |
地址: | 31501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载车盘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停车库,通常包括有车架以及设置在该车架上的多个载车盘,车架由相互连接的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等构件组成,每个载车盘即为立体停车库的一个车位。
但是,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立体停车库结构其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当车辆驶入或驶离靠近前立柱设置的车位时,均要从前立柱的一侧转弯经过,行驶中的车辆就容易与前立柱发生碰撞;为了尽量避免车辆在频繁地驶入或驶离该车位时与前立柱发生刮擦或碰撞,目前的立体车库通常采用在该车位的前方制作斑马线之类的安全警示与引导标识,以提醒车主在驶入或驶出该车位时注意避免和车库的架体发生刮擦或碰撞。但是,这种警示提醒的方式无法有效地起到保护车架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驾驶新手来说,仍会不时地出现车体和前立柱发生直接刮擦和碰撞的现象,由此就会影响到该立体车架的几何形体强度及其结构刚度,从而影响到立体停车库的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车体和车架前立柱直接接触且能提高车架使用寿命的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撞装置,安装在立体车库的前立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有主壁和分别成型于该主壁两侧的侧壁,所述主壁和两侧壁之间呈U形,所述主壁与所述前立柱的正面相抵,所述侧壁与所述前立柱的侧面相抵,并且,所述两侧壁的侧边沿还分别成型有一向内翻折的包边,所述包边与所述前立柱的背面相抵。
为了防止防撞装置从前立柱上脱落,提高防撞装置的连接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主壁的顶部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前立柱的正面在对应所述装配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壁和前立柱之间通过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和安装孔内的连接件固定相连。
为了进一步提高碰撞隔离效果,作为另一优选,所述主壁和前立柱的正面之间还设置有防震垫,该防震垫上开设有与所述装配孔相对齐的通孔,所述的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装配孔、通孔和安装孔内而将所述主壁、防震垫和前立柱固定连接于一体。
为了增强侧壁的弹性收缩功能,并方便防撞装置的装配,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上还成型有沿该侧壁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向外凸起的弧面。
为了更好地提高振动隔离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主壁的外表面呈外凸的圆弧形,该主壁的外表面上还成型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减震槽。于是,间隔的减震槽之间形成了多个减震块,每个减震块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减震单元,使得防撞装置具有更佳的整体碰撞隔离效果。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主壁的外表面呈弧形,该弧形表面沿长度开设有凹槽,所述主壁的外表面上还成型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减震槽。该主壁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起伏的形状,能够更好地起到震动隔离的效果,减少车辆行驶中与防撞装置的表面接触面积,延长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防撞装置具有能分别与前立柱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相抵的主壁、侧壁和包边,不仅能够对前立柱的各个侧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能够有效避免车体和车架前立柱直接接触,防止车架变形,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另外,主壁的外表面上开设的减震槽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撞装置的碰撞隔离效果,起到更好的减震作用;侧壁上形成的弧面能够提高侧壁的弹性,方便防撞装置扣合或脱离前立柱,提高装配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撞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撞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撞装置2主要安装在立体车库的前立柱1上,其整体采用具有警示功能的黄色弹性工程塑料制作。
本实施例的防撞装置2包括有主壁21和分别成型于该主壁21两侧的侧壁22,主壁21和两侧壁22之间呈U形,两侧壁22的侧边沿还分别成型有一向内翻折的包边23,其中,主壁21与前立柱1的正面相抵紧贴,侧壁22与前立柱1的侧面相抵紧贴,包边23与前立柱1的背面相抵紧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0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耐蚀陶瓷膜的催化氧化剂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基于杠杆的分级通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