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窗框辊轧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0750.0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1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志;陈静;张栋平;陈文明;陈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8/00 | 分类号: | B21H8/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窗框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窗框的辊轧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因此,汽车零部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决定着汽车的使用寿命。
辊轧成型是使用一组连续机架来把不锈钢轧成复杂形状。辊子的顺序是这样设计的,即:每个机架的辊型可连续使金属变形,直到获得所需的最终形状。汽车窗框作为汽车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为了满足强度、刚度高、密封性和防锈性好的性能要求,不仅要求在生产中要精密操作,生产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质量好的汽车窗框辊轧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窗框辊轧成型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第一组轧辊、第二组轧辊和齿轮,所述第一组轧辊和第二组轧辊均包括上轧辊和与之相对应的下轧辊,上轧辊和下轧辊通过轴与两端的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通过连杆与电机相连,电机前端设有一减速机,所述箱体一端设有进料口,另 一端设有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前设有定位板,所述出料口处设有一校正辊。
所述第一组轧辊边缘处对称设有凸起部分。
所述第二组轧辊折弯角度为70°,并依次以20°的角度递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7组轧辊的连续性工作使金属变形,获得所需要的最终形状,效率高、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汽车窗框辊轧成型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电机2、轧辊3和齿轮4,轧辊3包括上轧辊和与之相对应的下轧辊,上轧辊和下轧辊通过轴5与两端的齿轮4连接,齿轮4通过连杆6与电机2相连,电机2前端设有一减速机7,箱体1一端设有进料口8,另一端设有出料口9,进料口8前设有定位板10,出料口9处设有一校正辊11,第一组轧辊12边缘处对称设有凸起部分13,第二组轧辊14折弯角度为70°,并依次以20°的角度递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钢板从进料口8进入到辊轧机内,由电机2带动齿轮4转动从而带动轧辊3滚动,通过第一组轧辊12、第二组轧辊14一直到最后一组轧辊的辊压后从出料口9出来并经校正辊11校正后即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0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