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度张力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2619.8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6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祖;许磊;齐国明;陈新君;崔猛;杨建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E21B4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张力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度张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测井所用的深度张力监测装置的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不利于携带,一般都将其固定在拖撬中。而拖撬空间相对较小,不利于备用面板等的携带。同时,因现有深度张力监测装置集成了控制与显示的全部功能,采用自身控制单元,稳定性低,涉及电路环节较多,故障率较高。而且,输入输出接头都只有一组,不能与其它同类装置共同使用,兼容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深度张力监测装置故障率高且兼容性差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度张力监测装置,包括信号处理板(3)、第一深度信号输入接头(4)、第二深度信号输入接头(6)、第一张力信号输入接头(5)、第二张力信号输入接头(9)、深度信号输出接头(7)、张力信号输出接头(8)、串口接口(14)、刻度按钮(13)以及切换开关(12),其中:
切换开关(12)与深度信号输出接头(7)和张力信号输出接头(8)相连;
第一深度信号输入接头(4)与第二深度信号输入接头(6)均连接信号处理板(3)和切换开关(12),并行接入两路深度信号;
第一张力信号输入接头(5)与第二张力信号输入接头(9)均连接信号处理板(3)和切换开关(12),并行接入两路张力信号;
串口接口(14)与信号处理板(3)相连;
刻度按钮(13)在切换开关(12)处与张力信号中的测试信号及地线相连。
优选地,该装置包括:电源接入模块(1),为信号处理板(3)提供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
优选地,电源接入模块(1)包括:
电源接头,可接入标准110VAC或者220AC交流电源;
标准电源模块,与电源接头相连,提供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
优选地,第一深度信号输入接头(4)与第二深度信号输入接头(6)是不同类型的两路接头。
优选地,第一张力信号输入接头(5)与第二张力信号输入接头(9)是不同类型的两路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简化了电路,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测井作业绞车操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简单轻便,便携性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终端进行监控,稳定性更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张力信号和深度信号各自提供不同类型的两种输入接头,方便根据现场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供电方式可以根据现场切换选择,可以与其它同类设备同时工作,兼容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深度张力监测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度张力监测装置主要包括电源接入模块1、信号处理板3、第一深度信号输入接头4、第二深度信号输入接头6、第一张力信号输入接头5、第二张力信号输入接头9、深度信号输出接头7、张力信号输出接头8、串口接口14、刻度按钮13以及切换开关12。
切换开关12与深度信号输出接头7和张力信号输出接头8相连。
电源接入模块1与信号处理板3相连,为信号处理板3提供第一工作电压和第二工作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电压为5V,第二工作电压为15V。
第一深度信号输入接头4与第二深度信号输入接头6是两路并列的深度信号输入接头,均连接信号处理板3和切换开关12,二者并行接入两路深度信号。两个深度信号输入接头接入两路深度信号后,其中一路深度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板3,另一路经由切换开关12发送给深度信号输出接头7。
第一张力信号输入接头5与第二张力信号输入接头9是两路并列的张力信号输入接头,均连接信号处理板3和切换开关12,二者并行接入两路张力信号。两个张力信号输入接头接入两路张力信号后,其中一路张力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板3,另一路经由切换开关12发送给张力信号输出接头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2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