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回收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3123.2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豪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15 | 代理人: | 许育辉;张辉 |
地址: | 353400 福建省南平市荣华山产业***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回收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预测工业废水占总污水量的70%以上。而工业废水又以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为主。高浓度有机废水对环境水体的污染程度大,而且处理难度较高,是国内外环保研究领域中的难题之一,它的净化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成分较复杂,氨氮、CODCr等都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如果直接排放,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提供一种废水处理回收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选择合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使污水重复使用,年节水3万吨以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化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生化处理系统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连通一个物化系统,所述物化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连通污泥浓缩池,经物化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
优选的,所述物化系统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中含有絮凝沉淀的药剂。
优选的,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分别与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连通,接触氧化池连通二沉池。
优选的,还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和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物化系统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底安装内循环回流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底安装曝气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中安装曝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要采用的工艺为物化加生化的处理工艺,物化使用絮凝沉淀原理,所使用的药剂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剂及硫酸亚铁,使效果达到最佳;生化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流程,以保证取出有机物以及脱氨氮等效果,生化投加微生物为高效复合微生物,保证最佳效果,使污水重复使用,年节水3万吨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物化系统;11、沉淀池一;12、沉淀池二;2、生化处理系统;21、水解酸化池;22、接触氧化池;23、二沉池;3、污泥浓缩池;4、格栅;5、集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回收处理系统,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CODCr,包括物化系统1、生化处理系统2和污泥浓缩池3,所述生化处理系统2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连通一个物化系统1,所述物化系统1和生化处理系统2连通污泥浓缩池3,经物化系统1和生化处理系统2处理后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3。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物化系统1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中含有絮凝沉淀的药剂。
优选的,所述生化处理系统2包括水解酸化池21、接触氧化池22和二沉池23,所述水解酸化池21分别与接触氧化池22、二沉池23连通,接触氧化池22连通二沉池23。
优选的,还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4和集水池5,所述集水池5与物化系统1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21底安装内循环回流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22底安装曝气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5中安装曝气管道。
废水处理流程如下:
废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废水回收处理系统,首先通过格栅4,格栅4的作用是拦截大部分的杂质,以降低后续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的负荷。通过格栅4污水进入集水池5,以调节水质水量,集水池5中安装曝气管道,通过曝气,起到均质均量的效果,同时,可以去除部分的氨氮以及易挥发的杂质。
集水池5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物化系统1,进入沉淀池一11,通过药剂絮凝,混合废水和药剂,通过混合,污水在沉淀池一11絮凝沉淀。通过沉淀池一11,可有效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SS和部分的有机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豪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豪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3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杆器
- 下一篇:钛或钛合金与塑料的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