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圆柱筒形零件的内壁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5442.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朋;刘衍;张正涛;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J7/00 | 分类号: | B25J7/00;B25J15/00;B25J1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圆柱 零件 内壁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薄壁圆柱筒形零件的内壁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装配领域中存在一类薄壁圆柱筒形零件,装配时零件外壁需要和其它零件接触,因此需要夹持装置从内壁夹持零件;零件装配完成后,夹持装置应该能从零件中顺利取出。由于此类零件属于薄壁类(通常壁厚10-1000微米),传统的夹持夹持装置在夹持位移和夹持力控制方面无法满足装配要求,夹持过程中极易损坏零件,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基于显微视觉和力觉控制的夹持装置来实现零件的无损夹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装配中薄壁圆柱形零件的内壁夹持装置,采用基于显微视觉和力觉的夹持控制方法,来克服传统夹持器的不足、提高薄壁圆柱形零件夹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壁圆柱筒形零件的内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固定架1、电机固定板2、直线电机3、夹持座4、上固定板5、硅胶垫6、微力传感器7、夹持端8、锥形活塞9、橡胶弹簧10、支撑轴11、螺钉12、定位顶丝13、螺钉14和直线轴承16,其中,上固定板5、硅胶垫6、微力传感器7、夹持端8均分为两部分,且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固定架1将夹持装置固连到底座平台;电机固定板2用于直线电机3的安装固定,并通过螺钉12与固定架1相连;直线电机3安装在电机固定板2上;夹持座4用于支撑轴11的安装;
上固定板5和夹持座4之间通过螺钉14相连,用于安装定位顶丝13; 定位顶丝13用于将支撑轴11固定在夹持座4上;
硅胶垫6安装在夹持座4、上固定板5和微力传感器7之间,用以夹紧两个对称的夹持端8;微力传感器7安装在夹持端8与硅胶垫6之间,用于检测夹持过程中夹持端8和被夹持零件之间的夹持力;
左右对称的两个夹持端8安装在两个微力传感器7之间;锥形活塞9和橡胶弹簧10安装在两个夹持端8中间形成的孔内;夹持端8上安装有两个直线轴承16,支撑轴11插入直线轴承16内,通过两根支撑轴11将对称的两个夹持端8串联起来;
夹持端8的内壁上开有上窄下宽的锥形孔槽,两个对称的夹持端8内部形成一个锥形孔,在所述锥形孔内安装有锥形活塞9;
在所述锥形孔内、锥形活塞9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弹簧10。
本实用新型采用显微视觉摄像头采集夹持过程中的图像,以确定夹持装置的位移;采用多轴控制卡控制直线电机驱动锥形活塞运动,将直线电机的运动转换为夹持端的运动;采用微力传感器检测夹持端和被夹持零件之间的夹持力,确保实现无损夹持。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薄壁圆柱筒形零件的内壁夹持,可以满足精密装配中无损夹持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壁圆柱筒形零件内壁夹持装置主视图;
图2为沿着图1主视图上A-A轴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壁圆柱筒形零件内壁夹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夹持端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架1、电机固定板2、直线电机3、夹持座4、上固定板5、硅胶垫6、微力传感器7、夹持端8、锥形活塞9、橡胶弹簧10、支撑轴11、螺钉12、定位顶丝13、螺钉14和直线轴承16,其中,上固定板5、硅胶垫6、微力传感器7、夹持端8均分为 两部分,且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5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反应堆冷却剂泵的屏蔽电动机
- 下一篇:通信电缆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