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7111.7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梅;马彦杰;刘洋;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底板 后浇带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楼板等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部位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功能的需要大多带有地下室,用于地下车库及设备间等的使用。鉴于地下室的顶板及底板面积大且比较厚,在板部位均设置后浇带。常规施工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采用木模,优点是混凝土观感质量良好,几何尺寸好,不易跑偏,不易漏浆。缺点是模板面积小,不易拆模,经常需要凿碎木模来进行拆除,凿除中极易造成施工垃圾,不易清理,窝工费时。二是采用钢筋网,优点是不涉及拆模,钢筋网可以直接浇灌到混凝土中,没有施工垃圾。缺点是钢筋网强度小,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作用,钢筋网容易变形或破损,使混凝土观感质量差,漏浆及二次修补,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上述两种施工方法已逐渐趋于淘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包括两个限位板、连接件和钢筋吊环,两个限位板之间用连接件连接,限位板上设有钢筋吊环。
所述的限位板为长方形钢板,两个限位板相互平行,限位板下端排列设置有矩形开口。
所述的矩形开口的宽度与钢筋直径相对应。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钢筋凹槽和水平支撑杆,两个限位板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支撑杆,每个限位板内侧分别焊接有两个钢筋凹槽,水平支撑杆两端分别安放在钢筋凹槽内,水平支撑杆与限位板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不仅节约资金,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个限位板1、连接件和钢筋吊环4,两个限位板1之间用连接件连接,限位板1上设有钢筋吊环4。限位板1为长方形钢板,两个限位板1相互平行,限位板1下端排列设置有矩形开口3。矩形开口3的宽度与钢筋直径相对应。连接件包括钢筋凹槽5和水平支撑杆2,两个限位板1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支撑杆2,每个限位板1内侧分别焊接有两个钢筋凹槽5,水平支撑杆2两端分别安放在钢筋凹槽5内,水平支撑杆2与限位板1垂直。
安装时,首先将一块限位板矩形开口3的位置与已绑扎完的水平钢筋位置对齐,然后垂直插到水平钢筋中,扶直、平稳后,用铁线把限位板1两端分别绑在已绑扎完毕的水平筋上固定。然后在限位板1内侧对称焊好的钢筋凹槽5部位,用水平支撑杆2进行支撑,使两块钢板处于相对稳定、平行的几何状态,(另一块限位板1同理)。施工完后,通过钢筋吊环4提拉起限位板1,搬运出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7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式防寒防暑的站岗亭
- 下一篇:缝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