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水交联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9863.7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源泽;马人凤;肖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水交联电缆。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对110kV及以上高压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需求量大大增加,沿海地区岛与岛之间的建设、海上风电项目等,海底电缆的关键技术指标导体必须有阻水功能,一旦电缆受到外力机械损伤,导体必须全方位阻水。
对电力电缆的防水需求是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传统的电缆防水技术是采用阻水绳。即在电缆的内部空隙中大量填充阻水绳,阻水绳价格昂贵,使得阻水电缆的整体成本高昂,此外,阻水绳是简单填充在电缆的间隙中的,造成电缆的纵向阻水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改善的阻水性能的阻水交联电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阻水交联电缆,该阻水交联电缆由内到外依次由导体束、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内阻水层、铝包层、外阻水层和外套组成,导体束由三十根导体集束形成,每一根导体外涂覆有半导电阻水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根导体是无氧铜丝。半导电阻水胶是混合有导电液的树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阻水层和外阻水层由阻水带缠绕形成,阻水带是涂覆由高吸水树脂层的涤纶布层。阻水带的厚度为0.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铝包层由铝包带缠绕形成,铝包带是覆盖有铝层的聚乙烯带,厚度为0.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由软铜带缠绕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套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材质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阻水交联电缆一方面在导体上涂覆阻水胶,另一方面设置了多层阻水带,显著提高了电缆的阻水能力,并且使得电缆的纵向阻水性能更加均衡。
附图说明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交联阻水电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阻水交联电缆由内到外依次由导体束10、内屏蔽层11、绝缘层12、外屏蔽层13、内阻水层14、铝包层15、外阻水层16和外套17组成。
导体束10由三十根导体集束形成,每一根导体都采用无氧铜丝。每一根导体外涂覆有半导电阻水胶。在一个实施例中,半导电阻水胶是混合有导电液的树脂。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束10的制造过程如下:首先制备单根无氧铜丝,直径Φ3.46,在铜丝上涂覆半导电阻水胶。六根导体集束,再次涂覆半导电阻水胶。以六根集束导体为基础进行十二根导体集束并涂覆半导电阻水胶。以六根和十二根集束导体为基础进行三十根导体集束并再次涂覆办导电阻水胶。
内屏蔽层11和外屏蔽层12由软铜带缠绕而成,一般厚度为0.2mm。内阻水层14和外阻水层16由阻水带缠绕形成,阻水带是涂覆由高吸水树脂层的涤纶布层。阻水带的厚度为0.2mm。高吸水树脂层在吸水后会迅速膨胀,达到快速阻水的效果。铝包层15由铝包带缠绕形成,铝包带是覆盖有铝层的聚乙烯带,厚度为0.2mm。外套17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材质制作。
在完成电缆各层的包覆之后,还对电缆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包括加热周期和冷却周期,加热周期的时间为8小时,加热最高温度为95℃,其中在前7个小时中温度逐步上升到95℃,最后1个小时维持95℃的温度不变。冷却周期为16小时,冷却周期中,温度逐步降低至室温。热处理一共包括三个加热周期和三个冷却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阻水交联电缆的阻水性能测试如下:将截断的电缆断面至于盐度为35的模拟海水中,水压1.0MPa(模拟水深100m),持续时间为240小时,水渗透长度为总长度的15%。达到阻水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阻水交联电缆一方面在导体上涂覆阻水胶,另一方面设置了多层阻水带,显著提高了电缆的阻水能力,并且使得电缆的纵向阻水性能更加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9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综合文件架
- 下一篇:背在身上的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