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9937.7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柏宇;周裕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尤指一种针对车辆吹漏气净化处理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机油在引擎中不仅仅润滑运转机件,也具有冷却机件带走热量的功能。惟引擎产生的废热会使机油蒸发。此外气体会因为高温受热而膨胀产生压力,为了平衡曲轴箱内部与大气压力,故需让气体有宣泄管道。一般所称吹漏气(Blow-BY GAS)包括了曲轴箱内蒸发机油与其它气体(例如水蒸气、引擎活塞室中未完全燃烧而泄漏出的燃油气)。但因环保意识日渐重要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法规规定吹漏气不得直接排放至大气。
一般吹漏气皆经油气分离器将油气分离,气体则导回引擎燃烧,油液则储存于具透明性的储油管中,视积满达定量后再泄除。
当引擎的吹漏气累积过量时,油液较快积满,若无适时泄除,则造成油气分离器无法将油气分离。油气全部导回引擎燃烧,造成燃烧不完全而污染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从而能方便观察被过滤出油液的存量多寡,适时泄除之。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包括一外壳、复数隔板以及一透明观察窗。上述外壳界定出一分离器空间,并包括有连通分离器空间的一吹漏气入口、一气体出口以及一油液出口。
上述隔板延伸于分离器空间并共同构成迷宫般的信道结构,以发挥分离吹漏气油液成分的功效。透明观察窗嵌装于外壳而能自外部直接目视透视分离器空间位于吹漏气入口与油液出口之间的部分。
通过上述设计,吹漏气油液可在分离器空间内储存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泄除,不必担心所分离的油液存量过满而负面影响分离器本身的功能,也不须采用当油液充满储油管的即进行泄油的低效率处理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还包括一油液过滤海绵,受夹持于相邻的复数隔板之间,加强吹漏气过滤功效。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有一气体过滤海绵,固定于分离器空间内,且较油液过滤海绵更靠近气体出口,用于加强吹漏气气体成分的净化。
外壳可包括相组装结合的一底板与一分离器盖体。分离器盖体可以是透过锁附、粘接、熔接或其它常见结合方式而结合固定于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另一种态样包括一外壳及复数隔板,其中外壳包括相组装结合的一底板与透明的一分离器盖体,界定出一分离器空间。外壳并包括有连通分离器空间的一吹漏气入口、一气体出口以及一油液出口,透明分离器盖体透视分离器空间位于吹漏气入口与油液出口之间的部分。通过具完全可透视性的分离器盖体,操作人员同样可轻易观察到油液存量状态而适时进行泄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侧视图;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4,图1~4为第一实施例油气分离器分解图的各种图式。图中示出一用于机车的油气分离器,且特别地,是整合于一空气滤清器,其主要包括一外壳10以及油气分离相关组件。本例中,外壳10是由一底板11、一空气滤清器盖体12以及一分离器盖体13构成,其中空气滤清器盖体12与分离器盖体13各自组装结合于底板11而形成相独立的收容空间。
空气滤清器盖体12与底板11形成的滤清器空间(图未示)收容着引擎进气过滤用的相关组件,并连接一连结管32以使过滤后空气流往引擎进气道,而分离器盖体13与底板11形成一分离器空间2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两盖体12,13是以锁附方式固定结合于底板11。
在外壳10内部突伸有复数隔板24,也就是隔板24延伸于上述分离器空间20内,隔板24并彼此交错重迭形成一种迷宫结构的配置。在相邻隔板24之间还夹设有油液过滤海绵26。在分离器空间20内,较油液过滤海绵26更靠近气体出口的位置还固定有一气体过滤海绵27。
此外,外壳10也开设了一吹漏气入口21、一气体出口22以及一油液出口23,上述三埠口皆与分离器空间20相连通。一储油管30一端连接于油液出口23,另一端则以拴塞31封住藉以收容油液于管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9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元催化器
- 下一篇:127MW三压再热联合循环汽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