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楔形滤波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1107.8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1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 模块 楔形 滤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耦光效率的光收发次模块用楔形滤波片。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讯系统中,光收发次模块(Optical Sub-Assembly for Transceivers)是光讯号与电讯号转换中的重要媒介,光收发次模块可分为可同时容纳双方向讯息于同一光纤内的双向光收发次模块(Bi-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BOSA);以及可同时接收数字讯号及模拟讯号并发射数字讯号的三向光收发次模块(Tri-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TRI-DI OSA)等类型。
如图1所示,该BOSA、TRI-DI OSA具有一发光组件10,其发出的光讯号入射于平面形滤波片11折射耦合至光导引结构12的光纤13中,以将光讯号传送。
就几何光学理论而言,光束出射角度计算公式为nSIN(θ1)=SIN(θ1+θ2),其中n:光纤折射率,θ1:光纤在头套端面的研磨角度,θ2:光纤轴线与光出射方向的夹角。根据该公式及光入射至光纤与光自光纤出射(即光入射角与光出射角θ2)同轴向为最佳路径。
然而,该发光组件10的光讯号入射方向与光纤13成一直线,而不与光纤13出射光射出方向同轴向,进而造成入射光讯号的损失,此缺失需要补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楔形滤波片,其能在改变工作折射角度条件下,提高耦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楔形滤波片,安装于一光收发次模块内,该光收发次模块包含一发光组件,及一光导引结构具有一可传送光讯号的光纤,该楔形滤波片位于该发光组件与光导引结构之间,该楔形滤波片包括:
一入光面,面向该发光组件;
一出光面,面向该光导引结构,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使该发光组件的光讯号入射至该入光面且通过该出光面后,造成光讯号产生的折射方向与光讯号的入射方向不平行,并以预定的角度入射至该光纤中,用以矫正发光组件的光入射方向与光纤的光出射方向同轴向。
该入光面相对于该出光面。
该夹角不大于90度。
该夹角介于1~25度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楔形滤波片的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形成一夹角,当发光组件的光讯号入射至该入光面且通过该出光面后,造成光讯号产生的折射方向与原投射该入光面的光讯号入射方向不平行,并以该预定的角度入射至光纤中,从而可用来矫正光入射至光纤方向与自光纤出射方向同轴向,以降低入射光讯号的损失。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滤波片安置于光收发次模块的断面图,其显示入射光讯号与出射光讯号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滤波片安置于光收发次模块的剖面图,其显示入射光讯号与出射光讯号同轴向的光路示意图。
标号说明:
楔形滤波片20;
入光面21;
出光面22;
夹角θ3;
倾斜角θ4;
光收发次模块30;
本体31;
发光组件32;
光导引结构33;
光纤3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光收发次模块用楔形滤波片20可应用于BOSA、TRI-DI OSA,该楔形滤波片20包括一入光面21;及一出光面22相对于该入光面21,该入光面21与出光面22之间形成一夹角θ3(即楔形角),该夹角为一锐角,因此,该 入光面21与出光面22彼此之间不平行。该夹角θ3介于1~25度之间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1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