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泥运输电动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3141.9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5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柏良;刘国强;戈伟斌;俞伟耀;何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B60K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电动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小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泥运输的电动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焚烧稳定器排泥装置的排泥口距离地面较近,而且排泥口上部有维修平台,由于作业场地的限制,吊装车辆无法把运泥斗直接放置在焚烧稳定器的排泥口下。长期以来,泥浆只能通过焚烧稳定器排泥口排放在地上,然后由人工用小车、铲子把淤泥铲倒劳动车里转运到指定的淤泥料斗中,然后用大型运泥车将污泥料斗吊运拉走。但在上述作业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业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泥浆二次落地,破坏现场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环保;三是作业场地不利于运泥车转向、掉头,不利于运泥车对运泥斗的快速吊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泥运输电动小车,能够将运泥斗直接停放在焚烧稳定器的下料口,或将运泥斗运输到运泥车旁,并可以根据吊装需要调整运泥斗的方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泥运输电动小车,包括底盘和由第一电机控制的主动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上安装有转盘、第二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转盘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减速器同轴安装,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与减速器相联接,转盘的上方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方放置有运泥斗。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通过轴承组与底盘相连接。
所述转盘的回转范围是360°。转盘的回转有利于运泥斗随之转动,有利于运泥车对运泥斗的直接吊运。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转盘的回转速度是1.3转/分钟。
所述减速器的速比为1075:1。这种速比使小车在转动时处于类自锁状态,保证运转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泥斗在运泥车上的定位精度,在所述工作平台上固设有定位滑轮。
作为优选,所述运泥斗的载重量为11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当稳定器排泥口将泥浆排放到运泥斗内后,通过现场操作箱按钮电动,就可以将排泥运输电动小车上的运泥斗运行到运泥车旁,为了方便运泥车直接吊运,通过调控使转盘转动,将运泥斗的方向调整至与运泥车吊装方向一致,吊装放置在运泥车上然后将其拉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小车可以将运泥斗直接停放在焚烧稳定器的下料口,避免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避免了泥浆的二次落地,有利于现场的节能环保。
3、可通过现场控制电动小车前进、后退或转动,使运泥斗对准运泥车,可节省现场吊装对准时间,提高运泥车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中:1、底盘;2、转盘;3、工作平台;4、轴承组;5、第二电机;6、减速器;7、齿轮;8、第一电机;9、主动轮;10、运泥斗;11、电缆;12、电缆卷筒;13、定位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排泥运输电动小车,包括底盘1和由第一电机8控制的主动轮9,所述底盘1上安装有转盘2、第二电机5和减速器6,所述转盘2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7,所述齿轮7与减速器6同轴安装,所述第二电机5通过皮带51与减速器6相联接,所述减速器6的速比优选为1075:1。转盘2的上方安装有工作平台3,转盘转动时,工作平台3随之同步转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放置有运泥斗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盘2通过轴承组4与底盘1相连接,所述转盘2的回转范围是360°,可以根据现在作业的需要转动转盘,使运泥斗10与运泥车的吊装位置一致。
所述转盘2的回转速度是1.3转/分钟。所述工作平台3的前端固设有定位滑轮13,可提高定位精度。所述运泥斗10的载重量为11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排泥运输电动小车,可在焚烧稳定器和排泥车停放处之间铺设轨道,将电动小车的四个车轮制成与轨道相配合的样子,当运泥斗内泥浆装满需要输送到运泥车旁,或者需要停放到排泥口下方时,通过对操作箱的调控,使其沿轨道移动到所需的位置;当运泥斗方向与运泥车吊装方位不一致时,则可以通过调控转盘来实现对运泥斗方位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31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