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3565.5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9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瞿小敏;刘兴珍;杨冬华;梁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瞿小敏;刘兴珍;杨冬华;梁庆生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F16K31/68;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 温度 显示 恒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用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恒温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当前市面上的普通恒温阀都是通过记忆合金弹簧对水温的反应产生弹力变化,然后带动活塞产生轴向位移来实现冷热出水口大小的调节,实现混水温度恒定的目的!这种恒温方式的缺点① 由于合金弹簧受热变形速度较慢,导致混水时间长,恒温速度慢;② 适应热水的范围小,在50℃--80℃之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它不仅具有反应速度快,可以迅速达到恒温效果;而且适应的热水温度范围广,节省了大量可用热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包括阀体、阀杆、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和进水管中部连接的分水管,分水管与阀体连通;阀体有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和混合水出水孔,出水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阀体的混合水出水孔的混合水出水管上;出水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还包括冷水膜片、热水膜片、弹簧、弹簧座、顶杆、弹簧和带一端开口的导向孔的感温蜡,
所述阀体一端的端壁上有螺孔,阀杆的螺纹部与螺孔螺合;所述感温蜡设置在阀体另一端;
所述冷水膜片设置冷水进孔与端板之间的阀体内,所述热水膜片设置在阀体的腔体内并热水进水孔配合;
所述冷水膜片一端面与阀杆抵靠,冷水膜片的另一端面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座固定连接;弹簧座与顶杆一端固定连接,顶杆另一端穿过热水膜片伸入感温蜡的导向孔内,顶杆与热水膜片固定连接;一显示屏与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通。
所述的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磁控开关和磁浮子;
所述磁控开关设置在进水管上,所述磁浮子设置在进水管内;磁控开关与控制装置连通。
所述的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热水膜片的厚度小于热水进水孔沿阀体长度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种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①反应速度快,由于感温蜡对温度变化反应灵敏,可以迅速达到恒温效果;②适应的热水温度范围广,在30℃--90℃之间,节省了大量可用热水!③带出水温度显示,面板上有个数码温度显示窗口,这样更能直观的观测到当前的出水温度,使用起来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数码温度显示恒温阀,包括阀体1、阀杆2、出水温度传感器3、进水组件4和控制装置,所述进水组件4包括进水管41和进水管41中部连接的分水管42,分水管42与阀体1的冷水进水孔11连通;阀体1有冷水进水孔11、热水进水孔12和混合水出孔13,混合水出水孔13上设有混合水出水管131,出水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阀体1的混合水出水管131上;出水温度传感器3与控制装置连接,还包括冷水膜片51、热水膜片52、弹簧6、弹簧座7、顶杆8和带一端开口的导向孔的感温蜡9,
所述阀体1一端的端壁上有螺孔,阀杆2的螺纹部与螺孔螺合;阀杆2上设置有带刻度的旋钮21。
所述冷水膜片51设置冷水进孔11与端板之间的阀体1内,热水膜片52设置在阀体1的腔体内;
所述冷水膜片51一端面与阀杆2抵靠,冷水膜片51的另一端面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弹簧座7固定连接;弹簧座7与顶杆8一端固定连接,顶杆8另一端穿过热水膜片52伸入感温蜡9的导向孔内,顶杆8与热水膜片52固定连接;一显示屏10与出水温度传感器3和控制装置连通。
所述热水膜片52的厚度小于热水进水孔12沿阀体长度方向的尺寸。热水膜片52只部分堵塞热水进水孔12,当热水膜片52位于冷、热水进水孔11、12之间时,混合水出水管131出冷水;当部分堵塞热水进水孔12时,混合水出水管131出混合水;热水膜片52位于热水进水孔12与感温蜡9之间的阀体1内时,热水进水孔12全部打开。
还包括一磁控开关15和磁浮子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瞿小敏;刘兴珍;杨冬华;梁庆生,未经瞿小敏;刘兴珍;杨冬华;梁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3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均质机的高效水冷系统
- 下一篇:槽形混合机的核心原料卸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