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4948.4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4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忠;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4 | 分类号: | F16L1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震动 传递 连接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备连接管路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设备之间的管道连接采用钢管连接,而钢管没有伸缩性和柔韧性,致使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刚性连接发生连接法兰密封面不能压紧密封垫而泄漏的情况;同时,在设备运行时,动设备与管道刚性连接而发生管道振动传递到动设备,引起动设备振动值升高,工况恶化。导致刚性连接时漏点的产生和振动的传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刚性管道连接时漏点的产生,以及振动的传递致使工况恶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包括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两端分别固接有法兰a与法兰b。
其中金属软管管壁的剖面呈首尾相接的W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改变原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形式、路线,保持原有连接形态;投资小,施工方便;消除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刚性连接发生连接法兰密封面不能压紧密封垫而泄漏的情况,减小现有设计管道振动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软管用于连接换热器的结构示意;
图3是使用现有钢管连接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软管连接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软管,2.法兰a,3.法兰b,4.换热器甲,5.换热器乙,6.阀门a,7.阀门b,8.钢管a,9.钢管b,10.离心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震动传递及连接漏点的连接软管,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软管1,金属软管1两端分别固接有法兰a2与法兰b3。金属软管1管壁的剖面呈首尾相接的W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由于换热器甲4和换热器乙5鞍座固定在基础上而不可移动。采用阀门b7点到换热器乙5之间以钢管a8连接,当紧固各点法兰螺栓时由于钢管a8没有伸缩性,会导致最后一道法兰螺栓已经达到预紧力,而两法兰密封面不能压紧其间的密封垫片,所以会使密封面泄漏。若采用阀门a6与换热器乙5之间通过金属软管1连接,由于金属软管1有一定轴向伸缩量,能够保证密封垫片被压紧,达到密封的效果。
选用金属软管短节时,要根据需要补偿的数值,选用适当长度的金属软管,并根据介质的温度、压力选用适当材质和压力等级的金属软管
若使用钢管b9连接离心泵10,图3所示,离心泵10出口管道存在较大震动(此震动来自外系统),由于泵出口管道和离心泵10是钢管b9连接从而把这一震动传导至离心泵10,当出口管道的震动和离心泵10自身的震动达到共振,造成离心泵10的运行工况恶化,甚至损坏离心泵10。若使用金属软管1连接离心泵10,如图4所示,出口管道加一节金属软管1短节,利用金属软管1的径向柔韧性,把出口管道的震动与运行中的离心泵10阻隔。使其传导不到离心泵10,保证离心泵10不受外界震动的干扰,而正常运行。
选用金属软管时根据介质的温度、压力选用适当材质和压力等级的金属软管。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2件已经实施的有益案例:
案例1:
渭河洁能公司双甲车间二期氨压机组油冷器改造案例,换热器甲和换热器乙壳程由两根管道连接相通。两换热器不可移动,在原始安装中紧固各点法兰螺栓时由于钢管没有伸缩性,当最后一道法兰螺栓达到预紧力时,两法兰密封面不能压紧其间的密封垫片,致使最后一道法兰长期漏油。泄漏的润滑油对生产构成了严重的火灾隐患。采用取下一节钢管短节而更换一节金属软管短节后,漏点得到了彻底的消除。
案例2:
渭河洁能公司双甲车间三期气化工段渣浆泵(P7421A/B),此泵出口管道存在较大震动(此振源来自外系统),由于泵出口管道和离心泵是钢管连接从而把这一震动传导至离心泵,导致P7421泵多次泵体轴承损坏,对生产的连续性构成了威胁。改造后在出口管道加一节金属软管短节,由于金属软管阻隔了震动的传递,泵体振动明显降低,运行工况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