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逃生椅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5921.7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4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翔;霍发仁;王培如;张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13/00 | 分类号: | A47C13/00;A47C7/62;A62B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椅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逃生椅子。
背景技术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火灾约为15万起,其中家庭火灾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死亡800余人,占火灾死亡人数的70%以上。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庭火灾死亡人数占总的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有很大原因是遇难者没有一种可靠的应急逃生装置。目前,使用较多的应急逃生装置是高楼逃生器,使用时需将逃生器主体上端的安全扣环牢固地栓在结实的地方上,其下端与逃生者相连接来逃生,但在现有的家庭房屋结构中找到一个结实的地方用于拴住并不容易,且现有的高楼逃生器由于其体积小在紧急情况下并不方便寻找到,存在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操作过程不够简便等问题,往往会延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式灵活、操作简便的逃生椅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逃生椅子,包括支撑组件、坐垫和靠背,所述的支撑组件上活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的坐垫轴接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所述的靠背与所述的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有逃生装置。
所述的逃生装置包括安装壳和逃生器,所述的逃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壳内,所述的安装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所述的逃生器包括滑降绳索和环扣,所述的环扣和所述的滑降绳索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壳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滑降绳索伸出所述的开口,所述的环扣设置在所述的开口上。
所述的安装壳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增大了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与所述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座套接在所述的支撑杆上,所述的连接座上开设有螺孔,所述的螺孔上螺接有定位螺栓,所述的定位螺栓顶住所述的支撑杆,所述的连接座与所述的支撑杆滑动配合,适用于各种不同厚度墙体进行逃生。
所述的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滑垫,增大了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的支撑杆上一体设置有扶手,用于逃生时手扶。
所述的连接座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救生衣。
所述的靠背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用于逃生时脚踩,所述的靠背与所述的连接座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的靠背能绕着所述的连接座转动的转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逃生装置的功能和特点与座椅巧妙地结合,平时可作为常用家具正常使用,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手可得进行逃生,使用方式灵活,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逃生椅子,包括支撑组件、靠背1和坐垫3,支撑组件包括底座6和支撑杆7,支撑杆7与底座6固定连接,支撑杆7上套接有连接座4,连接座4上开设有螺孔,螺孔上螺接有定位螺栓71,定位螺栓71顶住支撑杆7,连接座4与支撑杆7滑动配合,坐垫3轴接在连接座4上,靠背1与连接座4活动连接,靠背1与连接座4之间设置有使靠背1能绕着连接座4转动的转动机构8,连接座4上设置有逃生装置,逃生装置包括安装壳5和逃生器51,逃生器51固定设置在安装壳5内,安装壳5固定设置在连接座4上,逃生器51包括滑降绳索52和环扣53,环扣53和滑降绳索52固定连接,安装壳5上设置有开口54,滑降绳索52伸出开口54,环扣53设置在开口54上,安装壳5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滑垫55,底座6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滑垫61,支撑杆7上一体设置有扶手72,连接座4上开设有空腔41,空腔41内设置有救生衣42,靠背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横杆11和第二横杆12。
本实用新型逃生椅子的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在紧急情况下,打开逃生椅的坐垫3取出救生衣42,穿好救生衣42,拉出环扣53,并将环扣53与救生衣42扣紧,调节靠背1至与坐垫3水平位置,将逃生椅子翻转后倒挂在窗台或阳台等承重构件9上,调节椅子的定位螺栓71使其与承重构件9固定牢,手扶高楼逃生椅的扶手72,脚踩椅子靠背1上的第一横杆11和第二横杆12,使用者将随着逃生器51的运转缓缓安稳地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5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